孤舟三日住,不见有人家。
昏昏竹篱处,却恐是梅花。
孤舟三日住,不见有人家。
昏昏竹篱处,却恐是梅花。
此诗描绘了一幅孤舟独泊于江面,四周空旷无人,只有竹篱与远处似梅非梅之物相伴的画面。诗人通过“孤舟三日住”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暗示了长时间的停留而未见人烟的情境。接着,“不见有人家”一句直接点明了环境的荒凉与寂寞。
“昏昏竹篱处,却恐是梅花。”这两句则在视觉上引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在一片昏暗与寂静中,远处隐约可见竹篱之后似乎有梅花绽放,这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色彩,也激发了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然而,这梅花究竟是真是幻,还是诗人的一种错觉,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冬江面的景象,通过对比与暗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诗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
德业蕴时宗,幽符梦象通。
台司计祈父,师律总元戎。
出入敷能政,谋猷体至公。
赠行光睿什,宴别感宸衷。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
建牙之塞表,鸣鼓接云中。
策密鬼神秘,威成剑骑雄。
朔门正炎月,兵气已秋风。
肃杀从此始,方知胡运穷。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
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
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