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科峰见日台》
《大科峰见日台》全文
明 / 薛始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寒光一片上芙蓉,万壑含秋独倚筇。

风静渔歌来极浦,云深鸡唱隔高峰。

凭虚始觉天难问,绝顶方知道未从。

心迹泠然双寂寞,移情何处觅仙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科峰日台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寒光一片上芙蓉”以“寒光”和“芙蓉”为意象,营造出清冷而高洁的氛围,仿佛在说一片寒光映照在山花之上,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高雅情怀。

接着,“万壑含秋独倚筇”一句,通过“万壑”和“秋”的结合,以及“独倚筇”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独自站在山间,面对秋天的景象,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思考。筇,即竹杖,常用于登山或行路,此处象征着诗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寻求。

“风静渔歌来极浦,云深鸡唱隔高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静谧的风中传来远处渔歌的悠扬,与云雾深处鸡鸣声的遥远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极浦,指极远的水边;鸡唱,鸡鸣,这里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凭虚始觉天难问,绝顶方知道未从”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深刻感悟。凭虚,即凭空、凭高,意味着站在高处,能够更清晰地审视世界,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未知的广阔。绝顶,指最高的山顶,象征着追求的极限和未知的探索。

最后,“心迹泠然双寂寞,移情何处觅仙踪”两句,诗人通过自省,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泠然,形容清凉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心境的平静与孤寂。移情,即情感的转移,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却似乎难以找到真正的答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作者介绍

薛始亨
朝代:明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猜你喜欢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十三采蜡

采采者蜡,于泉谷兮。煌煌中堂,烈华烛兮。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荒岩之人,自取其毒兮。

(0)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0)

玛瑙杯歌

瑶溪碧岸生奇宝,剖质披心出文藻。

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

含华炳丽金尊侧,翠斝琼觞忽无色。

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兰英照豹斑,满堂词客尽朱颜。

花光来去传香袖,霞影高低傍玉山。

王孙彩笔题新咏,碎锦连珠复辉映。

世情贵耳不贵奇,谩说海底珊瑚枝。

宁及琢磨当妙用,燕歌楚舞长相随。

(0)

过温逸人旧居

返真难合道,怀旧仍无吊。

浮俗渐浇淳,斯人谁继妙。

声容在心耳,宁觉阻言笑。

玄堂闭几春,拱木齐云峤。

鹤传居士舞,猿得苏门啸。

酹酒片阳微,空山想埋照。

(0)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其二

好欲弃吾道,今宵又遇君。

老夫相劝酒,稚子待题文。

月下谁家笛,城头几片云。

如何此幽兴,明日重离群。

(0)

送李馀往湖南

昔去候温凉,秋山满楚乡。

今来从辟命,春物遍涔阳。

岳石挂海雪,野枫堆渚樯。

若寻吾祖宅,寂寞在潇湘。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