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观海头,云烟缭绕,雨沫飞扬的壮丽画面。"悬沫动烟树"中的"悬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滴与山林间的互动,仿佛能听见雨水在空中飘渺的声音,而"烟树"则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
诗人通过"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向往和无限遐想。这里的"郁岛"可能指的是远处模糊的海岛,或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寄托。这种超脱现实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胸襟,还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接下来的"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则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景,"大块怒天"传递出的是力量和气势,而"惊潮荡云路"则是对这股力量的进一步渲染。这里的"吴"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域,但在诗中更多地代表了壮阔与激情。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一句,通过"群真"(道教中的神仙)和"一苇"(微小的水草),强调了即便是仙人,也难以越过这茫茫人海。这里体现出诗人对尘世与精神境界之间鸿沟的感慨。
最后,"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赤城"可能是特定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情愫,而"愿假轻鸿驭"则是对自由飞翔的渴望,这里的"轻鸿"指的是仙鹤,象征着通天之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雨中观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友情和精神自由的深切渴望。
鸡鸣出北郭,戒徒饬装仗。
早发神颇疲,亭午心始畅。
行行陟危巅,路出林木上。
兹岭号冯公,何年得名状。
想当开凿初,斯人通塞障。
根从西北来,气是东南壮。
万里生长风,烟云中浩荡。
登高望我乡,心情增怆怅。
役役征途间,默默几得丧。
何当息尘鞅,终年遂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