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乍霁自新元,细雨梅花自可怜。
天意肯教人怅望,灯宵终放月团圆。
儿童鼓舞几通夕,我辈欢呼竟不眠。
老少相悬均此乐,去秋无此大丰年。
连阴乍霁自新元,细雨梅花自可怜。
天意肯教人怅望,灯宵终放月团圆。
儿童鼓舞几通夕,我辈欢呼竟不眠。
老少相悬均此乐,去秋无此大丰年。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后连续阴雨天气突然放晴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间的欢庆气氛。首句“连阴乍霁自新元”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的变化,暗示着新年之后的初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喜悦。接着,“细雨梅花自可怜”一句,通过对比阴雨与梅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怜爱之情。
“天意肯教人怅望,灯宵终放月团圆”两句,诗人借天象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人间的团聚与欢乐。接下来,“儿童鼓舞几通夕,我辈欢呼竟不眠”描绘了元宵节之夜,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彻夜未眠,充分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最后,“老少相悬均此乐,去秋无此大丰年”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丰收的感慨,不论年龄大小,人们都能共享节日的快乐,而这样的欢乐与丰收在去年是未曾有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节日氛围和社会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忆我昔日游吴东,陈迹曾访孤山翁。
梅花千树湖水曲,茅堂半亩梅花中。
别来岁月几流易,一见梅花兴无极。
东山东畔西湖西,千载清风只如一。
不须此地感今昨,且向南枝观复剥。
野桥石出水未生,江路云凝雪初阁。
主人自是神仙者,藜杖葛巾花树下。
寒英疏映霜菊明,老干斜依风竹亚。
天生嘉植真瑰奇,古来幽士多爱之。
今人已追古人躅,后人行复今人追。
梅花于人元耐久,百年对花当对酒。
愿倾北斗为君觞,更指东山祝君寿。
龙眠二马人共誇,连钱青骢白鼻騧。
双缰短丝系枯柳,八蹄寒玉攒轻沙。
我疑郑公抗疏日,天厩双龙赐遗直。
又疑拳毛狮子花,兰筋权奇皆俊骨。
四郊无垒三边平,汗血谩作千里行。
君不见贱工弃置在一蹶,得似身閒饱刍秣。
野翁本儒士,颇有山水缘。
葛巾石壁挂,藜杖春云穿。
文章不自衒,质实全其天。
深嗟流俗人,二氏习已坚。
亲死不土葬,焚尸骨已捐。
野翁泣为言,五避礼所先。
焚弃固足罪,拘忌亦可怜。
流俗闻此语,涕泗皆潸涟。
纯孝能锡类,人心本同然。
彼哉浊世人,心迹与书悬。
高价售名誉,捷径媒宠权。
谆谆教孝义,野翁真世贤。
幕府张佳士,乃是张公孙。
华裾照秋水,彩笔辉朝暾。
不作山泽癯,弓剑思高骞。
东风紫骝马,白日薇花垣。
草檄毡雪合,击楫江水浑。
既殪豺与虎,复潜蛟与鼋。
鲁连货无取,介子功不言。
长揖谢上官,振袂归故园。
扬子夜月棹,竹西春雨尊。
于焉得真乐,暂尔忘尘喧。
南山雾隐豹,北海风搏鹍。
时哉奋高举,万里宾帝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