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阮的作品,名为《广中二首(其二)》。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情的渴望。"南来"指的是从北方回到南方家园,而"风土已安之"则是说归到了熟悉的地方已经感到心安理得了。"事已当还"意味着事情应该结束,准备回归正常生活。然而诗人却表示自己不敢违背内心的渴望,强调了对家乡的情感。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这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边防的担忧和希望。"铜柱"指的是边关的象征物,而"略无功可录"则意味着在边关上没有立下显赫战功,表现出诗人对于无法为国尽忠的遗憾。"玉关"同样是边关的代称,而"空幸死前归"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前能够平安返回。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旅途状态。"馀剂"指的是行军路上的补给物资,而"怜犹在"则表达了对这点滴供养的感激之情。"力凭征鞍觉尚微"则写出了诗人虽然已经准备出发,但力量还不足以承受长途跋涉带来的劳顿。
“此去上还官印绶,卻来传授祖师衣。”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此去上还官印绶"可能是指返回之后将会呈交职务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力象征的官印绶带。而"却来传授祖师衣"则意味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继承先人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边关战事以及个人归乡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篇融合了家国情怀与个人的抒情之作。
凤凰何来自丹山,一举千仞不可攀。
鸣声入云光耀日,倒影下堕苍茫间。
梧桐作巢倚空碧,俛首啄食青琅玕。
遂令三百六十种,风翎露翼空阑珊。
虞廷周甸信烜赫,鲁门汉府皆虚谖。
九苞六象杳莫睹,谁遣图画留人间。
翰林王君好奇者,家有丹青绝潇洒。
巾藏箧裹二十年,云是林良旧时写。
斯人画格独羽毛,爱此天然非物假。
由来象外有神助,犹恨当时知者寡。
圣朝至治登虞唐,手持玉烛调阴阳。
贤人在位吉士出,岂以异物充祯祥。
王君矫矫人中凤,端合置之白玉堂。
超宗奇毛本异种,吾见先公居庙廊。
君当奋飞隘八极,我已避路看翱翔。
太平有象须黼黻,不独文字争辉光。
《王世赏所藏林良双凤图》【明·李东阳】凤凰何来自丹山,一举千仞不可攀。鸣声入云光耀日,倒影下堕苍茫间。梧桐作巢倚空碧,俛首啄食青琅玕。遂令三百六十种,风翎露翼空阑珊。虞廷周甸信烜赫,鲁门汉府皆虚谖。九苞六象杳莫睹,谁遣图画留人间。翰林王君好奇者,家有丹青绝潇洒。巾藏箧裹二十年,云是林良旧时写。斯人画格独羽毛,爱此天然非物假。由来象外有神助,犹恨当时知者寡。圣朝至治登虞唐,手持玉烛调阴阳。贤人在位吉士出,岂以异物充祯祥。王君矫矫人中凤,端合置之白玉堂。超宗奇毛本异种,吾见先公居庙廊。君当奋飞隘八极,我已避路看翱翔。太平有象须黼黻,不独文字争辉光。
https://shici.929r.com/shici/ggsqrQ3kp.html
吾怜贾浪仙,寂寂长安居。
藜羹与粝饭,婢仆日相俱。
出门寡俦侣,独跨短尾驴。
年年祭诗卷,忽忽岁仍除。
浊醪不过墙,故人但空书。
粱肉者谁子,斯人食无馀。
古来风流士,弃置天一隅。
荆山有抱玉,沧海有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