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应清商动,凉生大火流。
梧飘金井露,雁度玉门秋。
爽气消残暑,砧声报远愁。
佳期七夕近,乘月却登楼。
律应清商动,凉生大火流。
梧飘金井露,雁度玉门秋。
爽气消残暑,砧声报远愁。
佳期七夕近,乘月却登楼。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律应清商动,凉生大火流。”这两句以“清商”指代秋天的节令,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同时,“大火流”运用天文现象,形象地描绘了夏去秋来的自然变化,通过“凉生”二字,直接点出了初秋的凉爽之感,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梧飘金井露,雁度玉门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观。梧桐叶随风飘落,金井露珠闪烁,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卷。而“雁度玉门秋”则借用了大雁南飞的景象,不仅增添了季节变换的动态美,也暗含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爽气消残暑,砧声报远愁。”这两句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爽气消除了夏日的炎热,给人带来舒适与宁静;而砧声(捣衣声)则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感慨。
最后,“佳期七夕近,乘月却登楼。”这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融合。临近七夕佳节,诗人选择在月光下登楼,既是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趣与雅致,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时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故人聚散霜前叶,往事眇茫风际烟。
游宦一生非有己,隐居万事不由天。
崎岖槛阱方谋食,啸傲山林肯计年。
赖已将心问卢老,相逢他日笑风颠。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
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
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
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