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詶李伯襄太史赠端研二首·其二》
《詶李伯襄太史赠端研二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雕琢古云根,投将十赉存。

泠然鸣佩响,拊处截肪温。

不谓焚鱼馆,能同抵鹊村。

柔翰馀习在,珍重石交敦。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詔李伯襄太史赠端砚二首(其二)》。董其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所赠端砚的欣赏与感激之情。

首句“雕琢古云根”,开篇即点出端砚的材质——云母石,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古朴而典雅的风韵。接着,“投将十赉存”一句,暗示了友人赠送的不仅仅是砚台本身,更包含了深厚的情谊与尊重。

“泠然鸣佩响,拊处截肪温”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端砚的美妙之处:轻轻抚摸时,仿佛能听到清脆悦耳的佩玉之音;而其质地细腻温润,如同油脂般滑腻,让人爱不释手。

“不谓焚鱼馆,能同抵鹊村”则表达了对端砚独特魅力的赞叹,即使是在寻常的环境中,也能散发出非凡的光彩,如同在繁华的市集与宁静的村落都能找到共鸣。

最后,“柔翰馀习在,珍重石交敦”两句,道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即使是书写工具,也承载着深厚的人情味,这份情感如同石头间的友谊一般,坚韧而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端砚的美学价值,更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长歌行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0)

送唐通叟东南铸钱通叟尝摄度支员外郎职事与之同舍累月

簿领丘山堆,胥吏凫鹜进。

不须持酒卮,正自得醉困。

赖逢同舍郎,照眼珠璧润。

堂堂质肃公,劲节森万仞。

吾犹识诸孙,王谢有孤韵。

时时议论馀,尚作前辈峻。

我老无町畦,出口见方寸。

端须护疵瑕,未可失瑜瑾。

奈何不少留,舟楫犯蛟蜃。

山泽宝欲兴,虞衡职方振。

想常开鸿炉,不复费游刃。

明年水衡钱,地应无可顿。

策勋便封侯,朱紫安足论。

来趋未央朝,故人应许认。

疾走当避公,铜臭不可近。

(0)

题领巾绝句

临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娇姿笑柳娘。

吟看屡曾惊太傅,断弦何必试中郎。

(0)

寒食雨二首·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0)

探春令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犹浅。

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

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0)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