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寒食雨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不留和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这里,“黄州”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县,当时苏轼被贬官到此地。寒食,即寒食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节气,通常在春分后第三个戊日。此句表明诗人自从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了三次寒食节。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这是对春天易逝的无奈感慨。每年都想珍惜春光,但春天总是仓促离去,不给人留恋的机会。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这句描绘了黄州当年的气候特点,连续两个月份都是阴冷多雨,使得自然界呈现出一种过早的秋意萧瑟景象。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这里,“海棠”是一种野生植物,其花在春天开放。诗人躺在床上听到外面传来海棠花的香气,但这种清新的自然之美却被连绵不绝的雨水所玷污,甚至燕子在空中飞翔时它们身上的细小雪花也被泥泞弄脏。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事物无法享有的哀愁。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黑暗之中悄无声息地度过时光,即使是在深夜,也依然充满活力和斗志。
最后,“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诗人反思自己年轻时的疾病,以及疾病带来的时间流逝。即便在恢复健康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这是对生命无常和个人衰老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与个人的生命轨迹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易逝、时光难留的深切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困境和衰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精神力量。
泬寥千里寒空色,谁教玉龙轻占。
望里仍飞,愁边又聚,不许梨花香泛。
阳台恨敛,漫提起巫峰,那回春感。
梦雨苍凉,楚腰羞向近来减。
探梅曾约旧崦,鹤衣寻径处,幽境空念。
澹欲黏天,浓应酿雪,赢得今番凄黯。山螺翠掩。
更隐约疏林,墨痕低染。界破冥濛,冷鸦三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