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歌行》
《长歌行》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古风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0)
翻译
桃树李树等待阳光普照,它们的繁华映照着往昔的年华。
春风触动万物生长,草木仿佛都有了言语。
枯枝上没有丑陋的叶子,干涸的水流露出清泉。
大自然的力量宏大无比,太阳神羲和驾车不停歇。
如果功名不尽早建立,如何能在史册上流传?
桃李追求的是青春,谁能保持这种活力直到白日终结?
富贵和长生不老,因错过时机而两皆失去。
金石也会被磨损,经不起长久的风霜侵蚀。
害怕落在日月之后,只能强颜欢笑,借酒浇愁。
秋霜毫不怜惜,迅速侵袭柔弱的蒲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长歌行》。从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界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易逝、功名难以持久的感慨。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这两句描绘出春天到来时,桃李花等待着阳光的温暖去开放它们的繁华,这正如人的青春岁月需要机会和时间去展现其光彩。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这里的东风象征着生命力和创造力,而草木似乎都有了语言,要述说自己的故事。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在春天复苏时的生机勃勃,以及万物各自展现其生命力的景象。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即使是枯萎的树枝,也没有不鲜亮的叶子;而干涸的河床,也能冒出清澈的泉水。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力和纯净的源泉,即便在看似枯竭的地方,依然蕴含着生机。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这里的大力指的是自然界或宇宙间巨大的力量,而羲和是古代掌管四季变化的神祇。这两句描绘了天地运行的宏伟景象,以及时间流转的不息。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业和名声不能迅速建立的忧虑,以及即便有所成就,也不知如何去宣扬。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桃李花象征着青春,这里强调了珍惜青春岁月,因为时间难以追回。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这两者间徘徊,最终可能两头落空的忧虑。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即使是坚硬如金石的物质,也会被时间侵蚀;而风和霜冻,只能暂时作用于事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万物易逝、自然力量不可抗拒的感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面对日月更迭带来的时间流逝,诗人选择用歌唱和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最后两句写出了秋天的霜冻无情地降临,迅速地将自然界中的生命侵蚀。这也是对人生短暂、易受外界影响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夏之景和对比秋冬之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以及时间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感波动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与诸公酌酒

燕赵多豪杰,悲歌不暇裁。

素知黄祖性,敢恃祢衡才。

酒尽月将落,烛残风又来。

下阶成独步,惆怅一兴哀。

(0)

江南弄二解·其一

妾家横塘东,与郎乍相逢。

郎来不须问,门外植梧桐。

(0)

月夜独坐忆钱唐暹师房听施彦昭摘阮

忽思吴客四条弦,出谷新莺咽洞泉。

一曲醉翁何处听,冬青树底佛堂前。

(0)

严陵山

刘文叔,加我足。侯君房,瞋我目。

平生若遣吾丧我,有目如盲足如跛。

安能城市复山林,朝往暮还无不可。

君不见严陵山水高复深,谁哉更识先生心?

(0)

舟中暮归

断柳残沙不掩堤,苇丛幽称水禽栖。

半江斜照将秋色,相送归船到竹溪。

(0)

陵祀归闻赐戴煖耳诸公有作再借前韵五首·其一

乌纱巾上透凉飔,一发君恩力未辞。

赐煖宫貂同日戴,冒寒郊马有人骑。

耳闻明主如丝诏,心似穷民挟纩时。

明向玉阶还稽首,羔羊重续退公诗。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