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三十里,叶叶有人家。
绿散一天雨,红开二丈霞。
织成蛮女布,沤作越人麻。
抽尽心千卷,无心即是花。
芭蕉三十里,叶叶有人家。
绿散一天雨,红开二丈霞。
织成蛮女布,沤作越人麻。
抽尽心千卷,无心即是花。
这首诗描绘了芭蕉林的壮丽景象与丰富的自然生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首句“芭蕉三十里,叶叶有人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片广袤的芭蕉林,延伸三十里,每一株芭蕉叶下似乎都隐藏着人家,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绿散一天雨,红开二丈霞”两句,运用色彩对比,将雨后芭蕉林的翠绿与霞光映照下的红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雨后的芭蕉叶上,水珠散落,仿佛是天空中洒下的点点绿意;而远处的霞光则映照在芭蕉林间,形成两丈长的红色云霞,两者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织成蛮女布,沤作越人麻”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芭蕉叶比作蛮女织成的布料,沤制的麻则是越人的特产,进一步强调了芭蕉林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抽尽心千卷,无心即是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芭蕉内在精神的深刻理解。芭蕉的心被抽尽,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但正是这种消逝,使得芭蕉得以化为美丽的花朵,寓意着生命虽短暂,但其价值在于绽放的美丽与对世界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芭蕉林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丰富,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十分春过半,稚绿已侵花。
又见拳抽蕨,相将舌吐茶。
川原美如画,卉木烂成霞。
红旆思行乐,黄紬忆放衙。
榆年许憔悴,芳景自纷华。
但有书为圃,不妨涵圣涯。
六月畏酷热,簟枕依林塘。
古木同臭味,幽鸟含宫商。
天孙云锦机,丹碧交荐香。
晴澜泛清薰,襟袂生微凉。
巉巉万石间,修筠间新篁。
羽葆列千挺,滟滟浮绿光。
林飙一戛击,环佩声铿锵。
披衣独危坐,意气超羲黄。
岂惟热恼除,冰雪置我肠。
却愁林外人,久苦炎威张。
天瓢忽倾倒,旱魃宜消亡。
是月已火流,不日占金穰。
时虽厌兵革,人或饱稻粱。
此园仅如握,无径不就荒。
犹喜卉木存,弗为斤斧戕。
扬扬桂吐芬,粲粲菊有芳。
清赏备四时,花辰复青阳。
太平本无象,嗣岁或小康。
于焉盍朋簪,一笑传清觞。
信步攀跻感旧游,寒烟衰草思悠悠。
西风白发空惊老,晚节黄花独耐秋。
宇宙几人欢喜饮,江山一片古今愁。
渊明三径今犹在,自笑不如归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