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东坡老叟,莫负清明重九。
今日正重阳,菊花黄。
花插满头归去,落日前村枫树。
树里唱歌声,钓渔人。
记得东坡老叟,莫负清明重九。
今日正重阳,菊花黄。
花插满头归去,落日前村枫树。
树里唱歌声,钓渔人。
这首《昭君怨》由明代诗人陈继儒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村的生动画面。
“记得东坡老叟,莫负清明重九。”开篇即以东坡老叟为引,暗含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同时点出时节,清明与重阳,两节皆为秋季重要节日,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
“今日正重阳,菊花黄。”直接点题,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黄色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花插满头归去,落日前村枫树。”描绘了主人公在重阳节这一天,携带着满头的菊花,踏着夕阳余晖,行走在枫叶满地的小村落中。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展现了人物的闲适与自在,也渲染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美丽。
“树里唱歌声,钓渔人。”最后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在枫树林间,传来阵阵歌声,那是渔人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样的场景,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作品更深的情感内涵,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整体而言,《昭君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体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近为五言谁最长,袁氏之子才英苍。
是其家居溟海上,沐浴百宝之灵光。
岂独论诗意相可,母老家贫亦如我。
负米还兼负笈游,五载重逢话灯火。
朗吟时一飘檐花,细雨时闻落山果。
怜君家世本崔巍,廉吏之子今难为。
道中西华竟谁识,座上北海真君师。
师门恩重丘山比,青眼高歌望吾子。
莫将歌哭向时人,自有名山报知己。
不才似我分飘零,敢托微波寄赏音。
须知亲在兼师在,方识君心即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