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作平原客,频倾北海樽。
半毡分谢眺,一榻下陈蕃。
遁迹才齐右,冲寒又蓟门。
将心托鸿爪,到处一留痕。
暂作平原客,频倾北海樽。
半毡分谢眺,一榻下陈蕃。
遁迹才齐右,冲寒又蓟门。
将心托鸿爪,到处一留痕。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平原之客,与友人频繁相聚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首句“暂作平原客”,点明诗人暂时居于平原之地,暗示了他可能是在旅途中或暂时停留。接着“频倾北海樽”一句,以“北海樽”借指豪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畅饮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半毡分谢眺,一榻下陈蕃”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的描绘。谢眺和陈蕃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分别与谢灵运和陈寿有深厚的友谊。这里诗人以“半毡”和“一榻”象征与友人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如同谢眺与谢灵运、陈蕃与陈寿般深厚的情谊。
“遁迹才齐右,冲寒又蓟门”两句,描述了诗人为了追求理想而选择的孤独之路。这里的“遁迹”意味着隐退或逃避世俗,而“齐右”则可能暗指与某些历史人物并肩而立。同时,“冲寒”表明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蓟门”则是北方边塞之地,暗示了诗人可能前往边疆的旅程。
最后,“将心托鸿爪,到处一留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将自己真挚的情感寄托在每一次相聚的瞬间,即使在不同的地方,这些情感也会留下痕迹,成为珍贵的记忆。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乐观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我去太和欲期矣,吕君初得太和官。
邑中亦有文字乐,惜不同君涧谷槃。
观山千尺夜泉落,快阁六月江风寒。
往寻佳境不知处,扫壁觅我题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