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忧国泪,肝胆与谁论。
地震连三辅,星妖切上垣。
北庭犹火怪,东海久鲸翻。
燮理群公在,安危一疏存。
春秋凭纪异,衮职仗调元。
独尽回天力,同看悟主言。
弭灾应有术,致变岂无原。
朝讲何年废,吁谟列祖尊。
几人扶社稷,有尔共乾坤。
读罢风涛激,歌残涕泗繁。
匡时平日志,养士累朝恩。
圣德过虞舜,将传辟四门。
近来忧国泪,肝胆与谁论。
地震连三辅,星妖切上垣。
北庭犹火怪,东海久鲸翻。
燮理群公在,安危一疏存。
春秋凭纪异,衮职仗调元。
独尽回天力,同看悟主言。
弭灾应有术,致变岂无原。
朝讲何年废,吁谟列祖尊。
几人扶社稷,有尔共乾坤。
读罢风涛激,歌残涕泗繁。
匡时平日志,养士累朝恩。
圣德过虞舜,将传辟四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舟中同四家兄读七舍弟疏草述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
首联“近来忧国泪,肝胆与谁论”,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因国家的现状而产生的忧愁之情,以及寻求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接下来的“地震连三辅,星妖切上垣”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暗示着社会的不稳定和危机四伏。
“北庭犹火怪,东海久鲸翻”进一步渲染了动荡不安的局势,北庭的奇异现象和东海的巨变,象征着边疆的不宁和海上的动荡。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担忧。
“燮理群公在,安危一疏存”则转而表达对朝廷官员和君主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妥善处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接下来的“春秋凭纪异,衮职仗调元”两句,借历史典故,强调了记录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君主治理国家的责任。
“独尽回天力,同看悟主言”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智慧和能力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够洞察时局,采取有力措施。接下来的“弭灾应有术,致变岂无原”则提出了应对灾难和变革的策略,强调了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朝讲何年废,吁谟列祖尊”表达了对古代治国之道的怀念,以及对恢复朝堂讨论重要议题的渴望。接下来的“几人扶社稷,有尔共乾坤”则表达了对国家支柱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共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信念。
最后,“读罢风涛激,歌残涕泗繁”描绘了诗人阅读后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景,以及情感的激荡。而“匡时平日志,养士累朝恩”则表达了诗人平日里对国家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志向,以及对历代君主给予人才成长的恩惠的感激。
“圣德过虞舜,将传辟四门”则以古代圣王虞舜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君主道德修养的期望,以及对开启四方之门,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旌旗照水如火红,鼓声直挟江流东。
督师矫矫人中龙,马蹄欲踏吴门空。
三年坐待桑田变,试手韬钤万人羡。
纶巾儒服本风流,岂意虚摇憔荣扇。
兵家形势太无凭,咫尺江湖一掷轻。
国士恩深惭报称,天高不肯照精诚。
猩猩啼烟鬼啸雨,千载冤魂相唤语。
回首苍梧云正愁,孤臣欲作湘累死。
文藻江山已不存,何人偏解续招魂。
高唐置酒论畴昔,一蛇在野龙在门。
半壁功名何草草,健儿散尽遗民老。
岂知成败本由天,书生苦说封侯好。
月落潮平又一时,至今乌鹊尚南飞。
行人莫问当年事,乱后青山有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