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竹隐山斋》
《题李竹隐山斋》全文
宋 / 陈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法界人寰共一邱,欲穷远目更登楼。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

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úyǐnshānzhāi
sòng / chén

jièrénhuángòngqiūqióngyuǎngèngdēnglóu

cāngténgxiǎnshùróngwǎnliángyuèhǎofēngshānqiū

shājìnghuānghánwénzhúcóngyáoluòjiànzhōu

shēnghéngtiānshīzàicāngzhōu

翻译
世间万物共享同一丘壑,想要尽览远方还需再上高楼。
傍晚时分,苍老的藤蔓、翠绿的苔藓和树木呈现出秋意,清冷的月光与凉爽的风带来山间的秋意。
荒芜的小径上传来鹤鸣声,竹林中落叶飘摇,露出捕鱼的小舟。
夜幕降临,悠扬的笛声穿越碧空,诗篇就藏在那苍茫的波涛与芦苇丛中的小洲。
注释
法界:世间万物。
人寰:人类世界。
共:共享。
一邱:同一丘壑。
欲:想要。
穷:尽览。
远目:远方的目光。
更:再。
登楼:登上高楼。
苍藤:苍老的藤蔓。
碧藓:翠绿的苔藓。
树容晚:树木显出傍晚的景色。
凉月:清冷的月亮。
好风:凉爽的风。
山意秋:山间的秋意。
莎径:荒芜的小径。
荒寒:荒凉寒冷。
闻鹤唳:听到鹤鸣声。
竹丛:竹林。
摇落:落叶飘摇。
见渔舟:露出捕鱼的小舟。
横笛:悠扬的笛声。
碧天暮:夜幕下的碧空。
诗:诗篇。
沧波:苍茫的波涛。
芦荻洲:芦苇丛中的小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纪游历李竹隐山斋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法界人寰共一邱”暗示了山斋所在之地超越世俗,与宇宙法则相通。接着,“欲穷远目更登楼”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登高望远,来进一步领略山斋周围的壮丽景色。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傍晚时分山间的景象,苍翠的藤蔓、碧绿的苔藓和树木映衬着宁静的秋夜,凉爽的月光和微风带来了深深的秋意。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进一步描绘了山斋周边的环境,荒凉的小径、竹林中的凋零以及远处传来的鹤鸣,增添了山居的孤寂感,而渔舟的出现则带来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

最后,“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以悠扬的笛声和芦苇荡中浮现的诗意作结,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此情境中激发的创作灵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斋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人山水诗的韵味。

作者介绍

陈纪
朝代:宋

陈纪(1254—1345),字景元,号淡轩,一号陵交,东莞(今属广东)人。南宋末年诗人、词人。领咸淳九年(1273年)乡荐,咸淳九年(1273年)与兄陈庚同登进士,官通直郎。宋亡后,不仕,与赵必襐、赵时清等隐于乡中,诗酒酬唱。
猜你喜欢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寄子瞻·其二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祇有彭门夜。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坐隅鵩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

(0)

题江干初雪图

诸公当日聚岩廊,半谪南荒半已亡。

唯有紫枢黄阁老,再开图画看潇湘。

(0)

又赠

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

(0)

心爱民田远,车行石径中。

(0)

寒食感怀示子焘二首·其二

寒食金波泪,他乡此日心。

草连天际色,泉断陇头音。

先冢三年别,飞埃万里侵。

只凭攲枕梦,时到谢山阴。

(0)

送倪敦复朝奉还台

有力乃致远,中道力不任。

言归闭空屋,敢复求知音。

君来监郡务,猥巷一见临。

称褒借阳春,片砾成寸金。

觞酌每追随,啸咏舒悰襟。

不觉三岁过,启棹离江南。

君怀有玉宝,未尝献于今。

于今不往献,千岁惜湮沈。

流景良可悲,须雪来侵侵。

前途渐就窄,后会安可寻。

屋梁见落月,殷忧存我心。

犹期泽万物,霈然作商霖。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