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人寰共一邱,欲穷远目更登楼。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
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
法界人寰共一邱,欲穷远目更登楼。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
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纪游历李竹隐山斋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法界人寰共一邱”暗示了山斋所在之地超越世俗,与宇宙法则相通。接着,“欲穷远目更登楼”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登高望远,来进一步领略山斋周围的壮丽景色。
“苍藤碧藓树容晚,凉月好风山意秋”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傍晚时分山间的景象,苍翠的藤蔓、碧绿的苔藓和树木映衬着宁静的秋夜,凉爽的月光和微风带来了深深的秋意。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
“莎径荒寒闻鹤唳,竹丛摇落见渔舟”进一步描绘了山斋周边的环境,荒凉的小径、竹林中的凋零以及远处传来的鹤鸣,增添了山居的孤寂感,而渔舟的出现则带来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
最后,“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沧波芦荻洲”以悠扬的笛声和芦苇荡中浮现的诗意作结,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此情境中激发的创作灵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斋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人山水诗的韵味。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祇有彭门夜。
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
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
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
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
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
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
晨餐江市富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坐隅鵩鸟不须问,墙外蝮蛇犹足怕。
娄公见唾行自乾,冯老尚多谁定骂。
有力乃致远,中道力不任。
言归闭空屋,敢复求知音。
君来监郡务,猥巷一见临。
称褒借阳春,片砾成寸金。
觞酌每追随,啸咏舒悰襟。
不觉三岁过,启棹离江南。
君怀有玉宝,未尝献于今。
于今不往献,千岁惜湮沈。
流景良可悲,须雪来侵侵。
前途渐就窄,后会安可寻。
屋梁见落月,殷忧存我心。
犹期泽万物,霈然作商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