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汶阳至郓》
《自汶阳至郓》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渺渺中原道,劳生叹百非。

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

目力去天短,心事与时违。

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ènyángzhìyùn
sòng / wéntiānxiáng

miǎomiǎozhōngyuándàoláoshēngtànbǎifēi

fēngchuīrénnìngfēishàng

tiānduǎnxīnshìshíwéi

xiāngqīnjiāngguī

注释
渺渺:形容广阔无垠。
中原:古代中国中部地区。
劳生:辛勤劳苦的生活。
叹:叹息。
百非:众多的不如意之事。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
吹打:猛烈地吹刮。
泥泞:道路湿滑且满是烂泥。
飞上衣:溅起泥水沾湿衣服。
目力:视力。
去天短:感觉距离天空很近。
心事:内心的想法或忧虑。
与时违:与时代或潮流相悖。
夫子:对有学问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昔:从前。
相鲁:辅佐鲁国。
侵疆:边境冲突。
自齐归:从齐国返回。
翻译
辽阔的中原大道上,人生劳苦感叹诸多不如意。
风雨无情地吹打行人,泥泞溅起沾湿衣裳。
目光所及之处天空显得如此短暂,心中的忧虑与世事变迁背道而驰。
孔子昔日辅佐鲁国,因边境争端从齐国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风雨中行走于中原大道上的情景,通过对比历史上夫子(孔子)相鲁之事,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变迁、心愿难以实现的感慨。

“渺渺中原道”一句,设定了一种广阔而又孤寂的情境。"劳生叹百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艰辛和无奈的感叹。

接下来的"风雨吹打人,泥泞飞上衣"生动地描绘了恶劣天气中行走的艰难和不便。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增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助。

“目力去天短”一句,以视线不能到达天际来比喻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触及远方或理想之地。"心事与时违"则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潮流、命运安排的不甘和无奈。

最后,“夫子昔相鲁,侵疆自齐归”一句,是以古代圣人孔子的故事来反映现实。孔子曾经在鲁国做过相,后因边境被侵而返回齐国。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古代圣人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时代变迁中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抚州民为千金陂谣·其二

公作千金,抚民惠深。陂水沉沉,乐乎人心。

我田不荒,我苗如林。忧公之去,谁其嗣音?

(0)

周季年东汉国大雪盛唱

生怕赤真人,都来一夜春。

(0)

刘明德墓志铭末附歌

哀哉哲人,于何是美。言满山川,名扬闾□。

上敬而恭,下问不耻。直而能谦,和而有礼。

奈何龙剑,俱沉逝水。风树萧萧,荒坟累累。

曾闵攀号,哀情摧毁。

中外痛咽兮苦深,肠断绝兮不能已已。

(0)

火记歌并序·其十二

上六居坤位,阴阳括始终。

帝男精作髓,离女血殷红。

二八当交合,三人义不同。

开炉看至宝,服即变衰翁。

(0)

灵草歌三十九首·其五望仙草

春生草铺烟,未上摘望仙。

伏朱砂作汁,结汞汞便乾。

(0)

偈颂并序·其十一

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碧潭清。

人生若得长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