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塿无松柏,驾言出焉游。
读书与意会,却扫可忘忧。
尺蠖以时诎,其信亦非求。
得归良不恶,未归且淹留。
培塿无松柏,驾言出焉游。
读书与意会,却扫可忘忧。
尺蠖以时诎,其信亦非求。
得归良不恶,未归且淹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海康书事十首》中的第四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海康(今广东海丰一带)的生活感受和心境。首句“培塿无松柏”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暗示此处可能并非名胜之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而是决定“驾言出焉游”,即驾车出游,寻求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读书与意会”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使得他能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可以“却扫可忘忧”,即通过读书扫除心中的忧虑。
“尺蠖以时诎”引用了尺蠖虫弯曲身体前进的形象,寓意人应顺应时势,适时屈服,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信义,而是自然的态度。“其信亦非求”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而非刻意追求。
最后两句“得归良不恶,未归且淹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期待,认为回家是美好的,但他暂时还不急于回去,愿意在此地停留,享受当下。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从书中寻找慰藉,同时又懂得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
西垣清切本无伦,虚薄将何缀侍臣。
承露盘高云际晓,栖鸡树绿省中春。
言成纶綍终非称,室蔼芝兰幸得亲。
从此烟霄连步武,宸游长奉属车尘。
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
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中八音。
徐而察之出双瓶,水火相得自啸吟。
食顷乃已不可寻,坐客惊叹得未曾。
八月四七岁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