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却耳根并眼底,不知何处见如来。
数声幽鸟啼寒木,一片闲云铺断崖。
尽却耳根并眼底,不知何处见如来。
数声幽鸟啼寒木,一片闲云铺断崖。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璿所作的《颂古七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耳根眼底的清静景象,表达了对"如来"(佛教中指觉悟的境界或佛陀)的追求和领悟。"尽却耳根并眼底"意味着摒弃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清净;"不知何处见如来"则暗示了"如来"并非外在可见,而是内在自性的一种体验。
"数声幽鸟啼寒木"进一步渲染了寂静的氛围,几声鸟鸣穿透寒冷的树木,显得格外悠远宁静;"一片闲云铺断崖"则以闲适的白云覆盖在断崖之上,象征着超脱尘世的自由与空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出禅修者的心境,体现了禅宗崇尚的"心即是佛"的理念。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誇。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