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龙口悬,平石鳌背展。
高会瀛洲人,一笑沧浪浅。
飞泉龙口悬,平石鳌背展。
高会瀛洲人,一笑沧浪浅。
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龙口岩的壮丽景象,以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飞泉龙口悬”,生动地展现了瀑布从龙口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力,将水化为银线,从高处直落,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接着,“平石鳌背展”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下方,描绘了一块平坦的岩石,其形状如同巨鳌的背脊展开,与上方的飞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动态美感的图景。
“高会瀛洲人,一笑沧浪浅”则进一步深化了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超然物外的世界。这里,“高会瀛洲人”指的是那些在精神层面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们,他们或许正在某个仙境般的岛屿上聚会,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一笑沧浪浅”则暗示了这些高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沧浪),也只需一笑,便足以表达内心的超脱与洒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王屋山高无猿猱,下有黄河水滔滔。
天坛半夜见海白,光动古邑鸡先嘷。
鸡先嘷,绝吠獒,岩居林栖吏莫搔。
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
闻君今去将效陶,县前种柳芟蓬蒿。
不问公田问民俗,民安事简教儿曹。
河南太守喜恺悌,如此可以无厌劳。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呼童具鸡黍,颇识故人期。
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
醉歌返北郭,春雨生东陂。
便与千峰隔,登高空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