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波光冷于玉,溪势曲如环。
荣路回翔厌,华轩啸咏闲。
堪羞谢太傅,不复到东山。
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波光冷于玉,溪势曲如环。
荣路回翔厌,华轩啸咏闲。
堪羞谢太傅,不复到东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幅幽静的山庄图景,"地胜"指的是山势雄伟,"风埃"则是微风轻拂之意,"门深"则透露出诗人所居之处隐逸而不为世人知。花竹间的位置,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波光冷于玉,溪势曲如环。"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溪水的美丽,"波光冷于玉"形容溪水清澈透明,如同冰玉一般,"溪势曲如环"则是溪流蜿蜒曲折,如同手镯一般,这些比喻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同时也增强了景物的审美价值。
"荣路回翔厌,华轩啸咏闲。" 这两句中,“荣路”指的是繁华的道路,而“回翔厌”则表达了对尘世喧哗生活的厌倦,诗人宁愿选择归隐的生活。"华轩"是装饰华丽的马车,而"啸咏闲"则是形容诗人在田园中悠然自得,如同古代文人清谈于林泉之间。
"堪羞谢太傅,不复到东山。" 最后两句,"堪羞"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行为的懊恼之情,而“谢太傅”则是指向某位尊长或官宦之人表示歉意。“不复到东山”则明示了诗人的决心,不再回到那繁华而喧哗的世界中去,选择永远留在这静谧的山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选择的坚定。
峨峨金华城,行李何淹留。
闰十月初吉,始能具扁舟。
辉辉晴旭升,莽莽寒烟收。
篙师戒晨发,浩啸当中流。
握手谢送者,此行实夷犹。
昔为山林居,今作江海游。
抚心愧麋鹿,放迹同凫鸥。
丈夫既许国,生理焉得谋。
功成才拂衣,庶以追前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