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游罗浮·其三下黄龙》
《卧游罗浮·其三下黄龙》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古风

天风吹我笠,吹下黄龙顶。

两手捉笠行,不知白日暝。

赤松见我笑,却立千丈影。

童子问赤松,云深各不领。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卧游罗浮(其三)下黄龙》描绘了一幅奇幻的山中行走景象。首句“天风吹我笠”,以轻盈的笔触写出了飘逸的意境,仿佛诗人被自然之力轻轻托起。接着,“吹下黄龙顶”暗示了诗人登上了高耸入云的黄龙峰,展现了壮丽的山势。

“两手捉笠行,不知白日暝”两句,通过动作细节描绘出诗人专注于登山,沉浸在自然之中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至天色渐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专注和忘我。

“赤松见我笑,却立千丈影”运用了道教神话元素,赤松子是仙人,此处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与仙人相遇,赤松子的笑声和千丈身影,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色彩。

最后两句“童子问赤松,云深各不领”,童子的疑问和诗人与仙人的默契未解,形成了一种含蓄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于超然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游历罗浮山时的心境,既有登山的艰辛,又有与仙人邂逅的惊喜,透露出诗人追求自然与超脱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二月二十一日奉陪季长游岳麓饭罢登法华台赋此

法华台上凭栏久,吹鬓东风晚雨晴。

断岸平横千雉堞,道林远在一牛鸣。

喜餐水饼清明近,开遍山茶杜宇声。

想见京尘遮便面,应思携手此中行。

(0)

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

迂阔庵成又自誇,要令妙语发天葩。

未容临济终仆地,正赖云门已出家。

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

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

(0)

次韵拉空印游芙蓉

翰墨平生气吐霓,诗成先喜示筠溪。

山中见客应偏好,笔力知公不肯低。

夜寂据梧饥鼠出,岩空同听怪禽啼。

上方闻说非人世,更陟缘云第几梯。

(0)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鉴止轩

小轩临止水,一泓湛寒碧。

瞭然见眉须,洞彻尘不隔。

夫子作止观,泾渭不相入。

跏趺学僧禅,谛视鼻端白。

(0)

送贤上人往太平兼简卓首座

我昔游潜山,空翠插晴烟。

至今清夜梦,犹能历层颠。

天柱如玉立,贵气朝山川。

下有童师庐,杂遝皆奇贤。

卓途龙山子,靖深波间莲。

近闻亦分座,道眼照人天。

道人使吴来,衣裓馀芳鲜。

愿求奇崄句,庶使大法传。

一拳无背触,何处见灵源。

(0)

赠别若虚

残暑霁严威,新凉酿归思。

梦惊闻松声,两鬓到万事。

中情怯离别,此别仍对子。

追惟初识面,宁复讣有此。

明朝舟洞庭,惊浪银山起。

醉眼失湘楚,妙语淩淮泗。

我如浮水叶,遇坎当自止。

行将看荆山,归老鹿门寺。

今不欠无言,但是欠一死。

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问寂音老,烦君一举似。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