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
《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迂阔庵成又自誇,要令妙语发天葩。

未容临济终仆地,正赖云门已出家。

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

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家建庵并亲自撰写铭文的赞赏与鼓励。

首句“迂阔庵成又自誇”,描绘了友人建造的庵堂虽略显粗犷,却因主人的自豪而显得别具一格。接着,“要令妙语发天葩”一句,赞美友人的庵堂内将充满智慧与灵性的言语,如同花朵般绽放,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播。

“未容临济终仆地,正赖云门已出家”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两个著名禅师临济和云门的典故,暗示友人的出家行为不仅是为了个人修行,更是在传承佛法,如同临济禅师未能完成其使命,而云门禅师的出家则为佛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出家行为与历史上的伟大禅师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行为的敬仰与期待。

“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两句,通过对比友人年轻时的轻浮与晚年选择出家的坚定,强调了人生经历的转变与成长。泐水和丹霞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修行环境,前者可能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喧嚣,后者则象征着清净的修行之地。这一对比展现了友人从世俗到出家的转变,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最后,“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两句,鼓励友人放下尘世的束缚,前往山林间游历修行,以求得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升华。这里的“革屣”意指换上轻便的鞋子,象征着摆脱旧有的束缚与负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在未来的修行旅程中,将会勘破世间种种迷惑,以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出家建庵行为的赞赏与鼓励,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对个人修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谢廷尉招同方员外赵刺史集

燕台几度逐青骢,留滞那知在汉宫。

凉雨一尊开白社,暮云千里望丹枫。

卜邻我已惭王翰,高卧人今忆谢公。

长袖灯前频起舞,不堪歧路复西东。

(0)

为黄明府题海会图

龙眠居士还痴绝,不羡吴生老擅场。

幻出如来金粟影,移将龙树水晶房。

衣裳下拂天人石,草木同沾佛国香。

京洛风尘空对画,岂知禅客倦津梁。

(0)

送李伯承还山·其一

黄尘拂衣归去来,酣歌击筑相徘徊。

青山似惜敬亭别,明月况有金陵杯。

烟中柳条折欲尽,池上浮萍吹复开。

楚江渺然挂席去,知尔万里游蓬莱。

(0)

答傅山人木虚

白鹤孤飞何处来,封书犹忆朗陵杯。

衰迟我愧弹冠出,烽火君能策杖回。

海上青骡迷去路,天边金粟断层台。

石田茆屋不归去,凤管鸾笙亦可哀。

(0)

同文寿承李伯承郭次甫吴约卿夜集思伯馆得阳字

竹径萦萦霞石光,短檠分照薜萝长。

饮中草圣惟吴苑,坐上才人拟柏梁。

玉手持觞娱永夜,黄花留艳过重阳。

风尘自有沧洲兴,不叹飘蓬在异乡。

(0)

送张肖甫谪陈州·其四

清秋摇佩下蓬莱,背指黄金万里台。

嵩洛山川原墨食,北邙歌舞化尘埃。

衣冠不少青云客,州县何劳白雪才。

沦落古今同一叹,贾生祠下独兴哀。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