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琐窗寒.昔年楼上》
《琐窗寒.昔年楼上》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琐窗寒

此地当年,萧娘妆阁,绿窗幽靓。

伤春情思,正日暖人微病。

撚花枝、悄近罗衣,眉峰送语烟难定。

掩屏风六幅,看他縆额,安黄端正。那更。

人别后,冷落旧妆楼,温家玉镜。

无端又上,银蒜零星还剩。

只从前、箫局桃笙,看来不似今朝景。

便化为、玉剪重来,还认红香径。

(0)
鉴赏

这首《琐窗寒》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昔日妆阁中的情感世界。词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怀旧的氛围。

开篇“此地当年”,点明地点与时间,暗示了回忆的背景。接着“萧娘妆阁,绿窗幽靓”两句,以“萧娘”代指女子,通过“妆阁”和“绿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环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深情的故事。

“伤春情思,正日暖人微病”描绘了女子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因思念而产生的微妙情感。她似乎因为思念而略感不适,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撚花枝、悄近罗衣,眉峰送语烟难定”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柔情与细腻。她轻轻捻动花枝,靠近罗衣,眉间传递着难以言喻的话语,仿佛在与空气中的烟雾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种情景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掩屏风六幅,看他縆额,安黄端正”描述了女子掩蔽自己,观察着某人的行为,可能是在等待或思念某人的归来。这里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女子内心的期待与紧张。

“那更。人别后,冷落旧妆楼,温家玉镜”表达了女子在爱人离开后的孤独与失落。她所在的妆楼变得冷清,温家的玉镜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这些物象的改变,象征着情感世界的凋零。

“无端又上,银蒜零星还剩”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银蒜(一种装饰品)上的零星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点滴,提醒着女子时光的无情。

“只从前、箫局桃笙,看来不似今朝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箫局(吹箫的地方)与桃笙(演奏音乐的场景),都是过去欢乐的象征,如今看来却不再相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哀愁。

最后,“便化为、玉剪重来,还认红香径”则是对未来的想象与希望。即使化身为玉剪(一种古代的剪刀),也要再次回到曾经的红香径(香气浓郁的小路),寻找过去的美好记忆,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与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白公祠联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0)

留仙阁

周郎之故垒存乎?

好凭那铁板铜琵,唱一曲大江东去;

李委之新声渺矣,且趁此清风明月,看三霄孤鹤南飞。

(0)

集句联

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

(0)

喜闻收复河陇

诏书频降尽论边,将择英雄相卜贤。

河陇已耕曾殁地,犬羊谁辩却朝天。

高悬日月胡沙外,遥拜旌旗汉垒前。

共感垂衣匡济力,华夷同见太平年。

(0)

落花

几树桃花次第开,残红零落晚风催。

荒村寂寞无流水,不惹渔郎认路来。

(0)

八月菊

禁中有菊先秋吐,谁谓阳春此地私。

为把幽香慰知已,未妨明月是佳期。

肯随风雨催诗句,怕共茱萸醉酒卮。

人事却须殊物理,行藏珍重敢违时。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