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频降尽论边,将择英雄相卜贤。
河陇已耕曾殁地,犬羊谁辩却朝天。
高悬日月胡沙外,遥拜旌旗汉垒前。
共感垂衣匡济力,华夷同见太平年。
诏书频降尽论边,将择英雄相卜贤。
河陇已耕曾殁地,犬羊谁辩却朝天。
高悬日月胡沙外,遥拜旌旗汉垒前。
共感垂衣匡济力,华夷同见太平年。
这首诗《喜闻收复河陇》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通过对朝廷频繁下达诏书,选拔英雄以图边疆安定的描述,展现了国家对边防的重视与决心。诗中描绘了河陇地区从战乱之地变为耕种之土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朝廷治理能力的高度赞扬。
首句“诏书频降尽论边”,开篇即点明朝廷对边疆事务的关注,通过频繁下达的诏书来讨论边防策略。接着,“将择英雄相卜贤”一句,强调了选拔英明将领的重要性,寄托了对国家能够找到合适人才,稳固边疆的期望。
“河陇已耕曾殁地”一句,转折描绘了河陇地区从战争的废墟变为充满生机的农田,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到来。“犬羊谁辩却朝天”则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希望那些曾经带来破坏的敌人也能认识到和平的价值,向朝廷表示臣服。
“高悬日月胡沙外,遥拜旌旗汉垒前”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日月比作永恒的见证者,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耀;“胡沙”与“汉垒”对比,既展示了边疆的辽阔与历史的变迁,也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与和谐。
最后,“共感垂衣匡济力,华夷同见太平年”表达了对朝廷治理能力的肯定,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宁的美好愿景。全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和平景象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深深期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