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夏恢文治,禋燔讲礼隆。
物兼明德荐,天以至诚通。
制度亲祠盛,威仪陟配崇。
戎容俨仙仗,霁色照郊宫。
国典书昭事,神禧报屡丰。
端闱宣大号,王泽浸无穷。
函夏恢文治,禋燔讲礼隆。
物兼明德荐,天以至诚通。
制度亲祠盛,威仪陟配崇。
戎容俨仙仗,霁色照郊宫。
国典书昭事,神禧报屡丰。
端闱宣大号,王泽浸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庄重隆盛的祭祀场景,通过对祭祀活动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之心和对礼制的重视。开篇“函夏恢文治”表明夏禹时期的文化教育已经得到恢复与推广,而“禋燔讲礼隆”则强调了祭祀活动中对礼节的严格遵守和尊崇。
接着,“物兼明德荐,天以至诚通”指出了祭品的准备与呈献,以及通过至诚的心志来沟通天意。"制度亲祠盛,威仪陟配崇"则描述了祭祀时严谨的程序和隆重的礼节。
诗中“戎容俨仙仗,霁色照郊宫”描绘了一幅庄严肃穆的场面,祭祀队伍整齐有序,如同仙境一般;而“国典书昭事,神禧报屡丰”则展示了国家大典的记录与神灵恩泽的丰厚。
最后,“端闱宣大号,王泽浸无穷”表达了君主通过祭祀来弘扬其政令和美德,以及这种恩泽的广泛而深远。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礼制的尊重与赞美之情。
君不见岷峨春雷江发源,又不见楩楠秋风叶归根。
时中两字万物具,他说不出吾圣门。
挟书来就辟雍试,尧舜君民得无意。
凤山梅隐屋数椽,区区无乃太早计。
渊明出办三径资,初不害结松菊知。
君今意与梅莫逆,岂梅亦具幽独姿。
梅虽花早实亦早,早恐少年迟恐老。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迟梅却扫。
道山飞落江之濒,山中草木海上春。
鸿濛盘成碧树势,沆瀣蒸出琼芝津。
辟尘有许犹未惬,更著千百青嶙峋。
两三也足况千百,后土不自珍其珍。
从坤受质外负直,与乾同体中含纯。
表里洒然相肖似,亭亭物外佳主人。
鸣佩琅琅夜步斗,握圭挺挺晨朝真。
音韵危梢压霰砉,威仪峻节排风竣。
卷班归洞门不钥,世间望之自逡巡。
辽城翛翛鹤有道,葛陂矫矫龙何神。
主人与客俱变化,同为玉皇案头臣。
犹馀栖凤未仙去,不有冥鸿孰情亲。
三月桃花水发洪,游鱼挟雨乘长风。
去折禹门浪三重,满意须臾蜕为龙。
门道潭潭石齿齿,鱼初踊跃中委靡。
岂后有挽前有柅,雷犹未与火其尾。
破山霹雳放焰烧,平睨浪花轻一跳。
拿云攫雾扑九霄。
吾骨雅似龙坎坷,已搭龙门犹隔锁,化龙莫惜五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