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斋头马遂西,秋风紫塞阵云低。
黄䰅未学鲜卑语,丹灶谁封太乙泥。
此去可经藏甲坞,何时重过浣花溪。
宵来明月殷勤照,霜落军城听鼓鼙。
一宿斋头马遂西,秋风紫塞阵云低。
黄䰅未学鲜卑语,丹灶谁封太乙泥。
此去可经藏甲坞,何时重过浣花溪。
宵来明月殷勤照,霜落军城听鼓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柳陈甫在边塞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念。首联“一宿斋头马遂西,秋风紫塞阵云低”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壮阔景象,马蹄声与秋风交织,阵云低垂,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颔联“黄䰅未学鲜卑语,丹灶谁封太乙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黄兽尚未学会鲜卑语,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与孤独;丹灶封泥,可能暗喻了友人在边塞的隐居生活或某种隐秘的使命。
颈联“此去可经藏甲坞,何时重过浣花溪”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与期待,藏甲坞可能象征着友人所在之地的险恶与不测,而浣花溪则是江南故乡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尾联“宵来明月殷勤照,霜落军城听鼓鼙”以明月和鼓鼙为意象,夜空中的明月似乎在为友人照亮前路,而军城中的鼓鼙声则预示着边塞生活的紧张与动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安全的深深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雨过云亦归,林气重不散。
满月如帷灯,隐约出天半。
须臾碧将合,粉彩发璀璨。
银波渐流空,湿雾涨瀰漫。
园林遂平沉,楼阁若隔岸。
登台揽明镜,照胆不可玩。
寒光来逼身,左右晃凌乱。
凛然赴奔潮,露顶白虹贯。
一凉遽至此,始有秋风叹。
意起不能制,触目生烦冤。
遇物皆可憎,心火方自焚。
军书虽旁午,战胜恃一勤。
负手恣行散,霜日东更暄。
怅然对梅花,落此半亩园。
邂逅缘不浅,来慰羁旅魂。
妙香忽相袭,会心即微言。
与君交已久,寂寞幸见存。
终当扫尘债,从子江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