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坐有感并简与讷教授》
《夜坐有感并简与讷教授》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灯微火照寒更,不信儒冠误此生。

翻觉广文官未冷,始闻工部辟初行。

三年宦况秋萧瑟,一枕时情梦战争。

思过故园寻故老,旋持春酒看春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uòyǒugǎnbìngjiǎnjiàoshòu
sòng / xīn

qīngdēngwēihuǒzhàohángèngxìnguānshēng

fānjué广guǎngwénguānwèilěngshǐwéngōngchūxíng

sānniánhuànjìngqiūxiāozhěnshíqíngmèngzhànzhēng

guòyuánxúnlǎoxuánchíchūnjiǔkànchūngēng

翻译
青灯微火映照着寒冷的夜晚,我坚信书生的帽子不会耽误我一生。
反而觉得做一名广文馆官员并不冷清,刚刚听说工部开始征召我任职。
三年官场生涯如秋天般凄凉,夜晚梦境中充满了战乱的景象。
思念家乡,想要寻找年迈的乡亲,立刻带着新酿的春酒去看春耕的忙碌。
注释
青灯:古时照明用的油灯,象征清贫或寂寥。
儒冠:读书人的帽子,代指士人身份。
广文官:古代官职,负责教育和文化事务。
工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工程、交通等。
宦况:官场生涯的情况。
旋持:立即拿着,表示急切的心情。
春酒:春天酿造的酒,寓意新生和希望。
春耕:春季的农耕活动,象征生机与劳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坐在青灯微火下,对过往生活进行反思的情景。"不信儒冠误此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虚度年华、未能早点醒悟的无奈和悔恨。儒冠通常象征着读书人或学者,诗人可能在感叹自己的学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就。

随后的两句"翻觉广文官未冷,始闻工部辟初行"则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关注和对新任职务的期待。广文官指的是文学官员,而工部则是古代政府中负责工程、建设等事务的部门。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升迁,并且对新的工作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三年宦况秋萧瑟,一枕时情梦战争"描绘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政治变动的感受。"三年宦况"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官场上的经历,而"秋萧瑟"则是形容深秋的景象,常用来比喻政界的冷清或个人事业的衰败。

最后两句"思过故园寻故老,旋持春酒看春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昔日友人的思念,以及在新的一年里,对新的生活和工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耕则象征着新的开始。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抒写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感悟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客有求观予孝经传者感而赋诗

古人文莹理,后人但工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岐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钻研阅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及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唐虞,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薰。

(0)

杨干致仕

黄钟毁弃鸣瓦釜,古来才智贱如土。

杨公浩歌声可怜,巢居知风穴知雨。

怜君面色莹有光,未似相君便饮乳。

胡为决去不少留,别意殷勤辞更苦。

丁宁戒我宜退藏,静中得路何须语。

酒酣意气尚尔豪,拔剑高歌为予舞。

君今去矣且加饭,我亦从兹不出户。

莫嗟糟糠食牢筴,终胜绣衣登鼎俎。

(0)

鲁直上东坡古风坡和之因次其韵·其一

幽兰如君子,閒雅翰墨场。

春风晓畦暖,斜日半窗光。

竟夕澹相对,菲菲吐暗香。

掩关清杖屦,帘卷度修廊。

钗玉茎分紫,官梅花更黄。

岂惟堪纫佩,试伴菊英尝。

退处深林好,休移庭户傍。

自同凡草茂,无事莫相伤。

(0)

论语绝句·其九十五

有道不妨三见黜,当时人恨以为多。

从来一向贪婪辈,读此其如愧耻何。

(0)

惜奴娇.劝人

再启诸公,百岁还如电急。高名显位瞬息尔。

泛水轻沤,霎那间、难久立。画烛当风里。安能久之。

速往茅峰割爱,休名避世。

等功成、须有上真相引指。

放死求生,施良药、功无比。千万记。此个奇方第一。

(0)

竹符

仙篆元非世俗书,笔端会把鬼神驱。

当年笔迹今何在,洞客争传竹叶符。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