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惨淡月朦胧,梦入家中千万重。
一世死生劳想像,五更长短见形容。
壑舟不系应长往,蕉鹿无凭莫再逢。
回首渭阳何处是,城头寒鼓起鼕鼕。
岁华惨淡月朦胧,梦入家中千万重。
一世死生劳想像,五更长短见形容。
壑舟不系应长往,蕉鹿无凭莫再逢。
回首渭阳何处是,城头寒鼓起鼕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除夕之夜,梦境中回返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温馨与哀愁交织的情感。首句“岁华惨淡月朦胧”渲染出夜晚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梦入家中千万重”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家的深切思念,仿佛穿越重重障碍才能回到熟悉的家园。
“一世死生劳想像,五更长短见形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着一生的悲欢离合,五更时分,梦境中的形象愈发清晰,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时间的短暂与永恒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壑舟不系应长往,蕉鹿无凭莫再逢”则是对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人将自己比作无法系留于山谷之舟,暗示了对现实束缚的渴望解脱;同时,又以“蕉鹿无凭”自喻,即像蕉叶鹿影一样虚幻,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难以分辨的困惑。
最后,“回首渭阳何处是,城头寒鼓起鼕鼕”两句,以渭阳(古代地名)象征故乡,寒鼓声声,既是现实中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探索,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台垣星并法星光,剑履应曾赐上方。
定鼎自推周太尉,著书谁拟杜当阳。
南中奉使元称陆,天上文昌旧姓张。
入掌内台严禁地,新开幕府镇蛮荒。
尊倾北海人如玉,宴罢南楼月带霜。
错绣地形看百粤,牂牁流水接三湘。
椎牛每出材官飨,排雁皆成阵势翔。
共睹鲸鲵劳筑观,不烦浪泊送飞航。
诸生欲上舆人颂,部曲犹歌铙吹章。
纪盛尚留彤管在,七星岩畔勒旂常。
古道四辟而六通,六经在人如六宗。
世传之史日流风,邹鲁之士时击蒙。
王迹既熄圣无功,百家一曲苦相雄。
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后之学者自为宫,往而不反孰堪从。
古道将为天下濛,濛犹可撒裂谁缝。
华山裘褐几相逢,輐断胹调千语重。
或云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东。
无外无内无有终,大同小同各异同。
悲哉声响自相穷,智豪追逐如飘蓬。
谁知古道天为宗,去王非远人自聋。
众术支离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聪。
悠悠上律鲁尼峰,漆园化蝶绕洙封。
大道本无方,大成反如缺。
古人其备乎,今人将更窃。
以方为道术,道为天下裂。
立异由墨禽,誇多惠施说。
尹宋求心白,田慎将性绝。
函关获五千,漆吏鼓长舌。
六方分十子,孰与犹龙埒。
古之博大宗,三宝持真诀。
墨者治其慈,苦身肠倍热。
巨子虽独能,使人忧不悦。
华山亦俭师,饥馁空敝蹩。
彭蒙守弗先,然且是非灭。
三者皆非道,亦自有优劣。
况复五车人,一蚊依道吷。
尺捶并连环,徒供辨士折。
苟非齐物言,谁解百家结。
始知道德初,时向有无缀。
一哉天人心,同驱至神辙。
圣人及君子,五号谁分设。
能使六方同,岂令六经别。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十一天下》【明·郭之奇】大道本无方,大成反如缺。古人其备乎,今人将更窃。以方为道术,道为天下裂。立异由墨禽,誇多惠施说。尹宋求心白,田慎将性绝。函关获五千,漆吏鼓长舌。六方分十子,孰与犹龙埒。古之博大宗,三宝持真诀。墨者治其慈,苦身肠倍热。巨子虽独能,使人忧不悦。华山亦俭师,饥馁空敝蹩。彭蒙守弗先,然且是非灭。三者皆非道,亦自有优劣。况复五车人,一蚊依道吷。尺捶并连环,徒供辨士折。苟非齐物言,谁解百家结。始知道德初,时向有无缀。一哉天人心,同驱至神辙。圣人及君子,五号谁分设。能使六方同,岂令六经别。
https://shici.929r.com/shici/TxXTH1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