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隐居》
《隐居》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最近朝。

事过自馀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

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

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

(0)
注释
伯鸾: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
翠构:青翠的建筑。
元临:俯瞰。
市:市场。
靖节:陶渊明的别号。
幽居:隐居之处。
近朝:靠近朝廷。
事过:经历世事。
自馀:剩下自己。
安水石:安心于山水。
客忙:客人忙碌。
走渔樵:打扰渔夫樵夫。
价高:价值昂贵。
少室:指华美的住宅。
仍休问:不再询问。
径捷:快捷的小路。
终南:终南山,象征隐逸之地。
岭上:山岭之上。
云如可寄:云彩仿佛可以寄托情感。
肯:愿意。
台鼎:古代的高位,比喻权位。
箪瓢:竹篮和瓢,代指简朴生活。
翻译
伯鸾的翠绿建筑俯瞰着市场,靖节的幽静居所靠近朝廷。
经历过世事变迁后,我只安心于山水之间,客人忙碌又怎能打扰到渔夫樵夫的生活。
即使豪宅的价值高昂,我也无意询问,通往终南山的小路快捷,反而更容易吸引我。
山岭上的云雾若能寄托情感,我宁愿舍弃权位富贵,换取简陋的饮食和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物价和旅行的冷淡态度。"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最近朝"一句,设定了一种仙境般的环境,其中“伯鸾”指的是仙鹤,“翠构”形容宫殿的绿色瓦顶,而“元临市”则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靖节幽居最近朝"表达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与世俗朝廷相近而又相隔。

接着,"事过自馀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两句,则展示了诗人面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这里,“事过”意味着一切世事都已过去,而“自馀”则是形容心境的平和与淡定。“安水石”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客忙”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指的是外界喧嚣而紧张的生活状态。"何至走渔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表明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漠视。他不关心物价的高低,也不急于寻找安身之所。"径捷终南"指的是通往终南山(即今陕西秦岭)的道路,"更易招"则暗示着自然环境对诗人的吸引力。

最后,“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他愿意放弃世俗的荣华,以简朴的生活为乐。"岭上有云如可寄"形容自然景象的美好,而“肯将台鼎换箪瓢”则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诗人宁愿选择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而不羡慕那些华丽但空虚的物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渔矶惠诗适闻王师过邑次韵作欢喜口号

不是逃名韩伯休,避兵聊欲蔽林丘。

天公悔祸有今日,臣子扶颠无半筹。

苍玉硖鸣春意动,红绵袄出雾痕收。

诗来适喜王师至,醉插梅花舞白头。

(0)

送曾寺簿知南安二首·其一

倦随龙尾踏□檛,却爱山城放早衙。

官好何曾啸篁竹,州清第一管梅花。

濂翁道脉犹今日,铁汉风声想故家。

君去我留人自恨,春风祖帐满东华。

(0)

报恩荷池纳凉呈云心

重入僧窗听雨眠,藕花只在客床前。

囊空不欠苏秦舌,口渴频呼陆羽泉。

十里湖光天半席,一阑秋影月初弦。

新凉风物无人共,坐听微钟祇自怜。

(0)

病起行散

分得红腰半日晴,苍苔蜡屐竹间亭。

平畴白水斜阳外,都在黄梅雨里青。

(0)

题曹怡轩樵笛吟稿四首·其四

论诗厌共流俗语,少学衰颓又老来。

三百篇中有曹国,一千年后欠萧台。

(0)

赠丁高士三首·其三

山中秋老芋栗肥,君归惭我病支离。

全椒远饷不得酒,弥明相逢惟有诗。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