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厌共流俗语,少学衰颓又老来。
三百篇中有曹国,一千年后欠萧台。
论诗厌共流俗语,少学衰颓又老来。
三百篇中有曹国,一千年后欠萧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与追求。首句“论诗厌共流俗语”,表明诗人对于传统俗语式的诗歌创作感到厌倦,追求的是更为深刻、独特的表达方式。次句“少学衰颓又老来”,透露出诗人年轻时可能曾受到衰颓文风的影响,而到了晚年,却更加渴望突破这种束缚,寻求新的艺术表达。
“三百篇中有曹国”一句,可能是指《诗经》中的作品,这里借指经典文学中的优秀篇章。诗人提到在这些经典中找到了灵感或共鸣,暗示自己在创作中受到了古代文学的启发。最后,“一千年后欠萧台”,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后世的期许,意指在一千年后,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萧台”一样被后人铭记,成为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创新的渴望和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以及对未来作品影响力的期待。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衰颓文风与老年时的追求突破,展现了诗人艺术生涯的成长与转变。
黄君济川才,大器晚成就。
一出事君王,牧马踰岭岫。
元臣举国降,羽葆蒙尘狩。
崎岖遂奔亡,空山侣猿狖。萧然冶城侧,穷巷一?僦。
数口费经营,索饭兼稚幼。
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常思扶日月,摘起旄头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