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狩不废学,书史常相随。
驻跸值清暇,不厌往复披。
腹笥我何有,汲古堪消时。
讵惟词藻贵,亦云言行资。
内圣及外王,大要岂外兹。
返已多抱惭,空惭徒尔为。
巡狩不废学,书史常相随。
驻跸值清暇,不厌往复披。
腹笥我何有,汲古堪消时。
讵惟词藻贵,亦云言行资。
内圣及外王,大要岂外兹。
返已多抱惭,空惭徒尔为。
此诗《读书》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展现了其对读书的深刻见解与热爱。诗中以“巡狩不废学,书史常相随”开篇,点明了读书是帝王日常的一部分,无论行军巡狩还是闲暇之时,书籍始终相伴左右。这不仅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帝王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尊重。
接着,“驻跸值清暇,不厌往复披”描述了在帝王巡狩途中,即便是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也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反复研读,深入理解。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体现了其对知识的严谨追求和不倦探索的精神。
“腹笥我何有,汲古堪消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知识积累的谦逊态度,同时强调了汲取古代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在闲暇时刻阅读古籍,可以充实自我,消磨时光。这里既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暗示了通过阅读古籍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见识。
“讵惟词藻贵,亦云言行资”进一步阐述了读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字之美,更在于能够指导言行,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行为。这表明了弘历不仅重视文学艺术的欣赏,更看重其在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最后,“内圣及外王,大要岂外兹”总结了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内在完善(内圣),也是为了实现治国理政的理想(外王)。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通过读书达到内外兼修,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弘历对读书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示了其作为帝王的博学多才,也传达了其对知识的崇高敬意以及通过读书实现个人与社会双重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