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阁青山宣慰家,曾将金屋贮名花。
朱楼吐月开妆镜,红袖翻风驻彩霞。
乐府旗亭银落索,姬人宫粉玉钩斜。
舞台歌榭今何处,澉水荒城只暮鸦。
画阁青山宣慰家,曾将金屋贮名花。
朱楼吐月开妆镜,红袖翻风驻彩霞。
乐府旗亭银落索,姬人宫粉玉钩斜。
舞台歌榭今何处,澉水荒城只暮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杨宣慰的古代人物的妆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的奢华与雅致。首句“画阁青山宣慰家”以“画阁”和“青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高雅的氛围,暗示了杨宣慰居住环境的优美与主人身份的尊贵。
接着,“曾将金屋贮名花”一句,运用了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巧妙地将杨宣慰与历史上的帝王相联系,进一步凸显其生活中的奢华与品位。随后,“朱楼吐月开妆镜,红袖翻风驻彩霞”两句,通过“朱楼”、“吐月”、“妆镜”、“红袖”、“翻风”、“驻彩霞”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妆楼内外的景象,既展现了建筑的华丽,也体现了主人生活的精致与浪漫。
“乐府旗亭银落索,姬人宫粉玉钩斜”则进一步展示了妆楼中音乐与女性的元素,乐府的演奏、旗亭的装饰、姬人的装扮,以及“银落索”、“宫粉”、“玉钩斜”的细节描写,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与情感交流的空间。
最后,“舞台歌榭今何处,澉水荒城只暮鸦”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追忆与对当前荒凉景象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艺术与情感的妆楼形象,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从小莫颠謏,长大始成人。
经史须勤学,然可待尊亲。
勿谈他己短,但秪自脩身。
所作行慈善,见者生钦羡。
好事审还听,憎爱去贪恋。
我即说分明,诫逸绝骄矜。
孺子受天荫,不织不蚕耕。
愿尔多聪悟,考顺于君父。
逆耳必从之,少欲减嗔怒。
谨守作童儿,缘是正愚痴。
重贵在心知,认取世间为。
项王台上白云秋,亚夫坟前草树稠。
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
空馀夜月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
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
虹雨才收,正抱叶残蝉,渐老云木。
银汉飞星,玉壶零露,万里素秋如沐。倚颦抱独。
盼娇曾记郎心目。向艳歌偏爱,赋情多处寄衷曲。
凄凉漫有,旧月阑干,夜凉无因,重照颓玉。
扇纨收、鸾孤蠹损,一番愁绪黯相触。
回首寒云空雁足。
露井零乱,已是负了桐阴,可堪轻误,满篱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