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傅濂见赠韵二章·其一》
《答傅濂见赠韵二章·其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虽挟羲和鞭,难策疲马心。

疲马在荆棘,嘶风多哀音。

客有蔡中郎,独抱焦尾琴。

不语投空山,知其所怨深。

春兰未邀赏,柴烟彯以沈。

愿挹湘江波,为尔湔素衿。

(0)
鉴赏

这首诗《答傅濂见赠韵二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虽挟羲和鞭,难策疲马心”,以羲和(神话中的太阳神)驾驭太阳车的典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追求,但内心的疲惫与无力感难以被外在的努力所驱散。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外在的行动与内在的感受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与自我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

接着,“疲马在荆棘,嘶风多哀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描绘。疲倦的马儿被困于荆棘丛中,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它仍发出哀伤的嘶鸣。这一场景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挫折。

“客有蔡中郎,独抱焦尾琴”则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蔡邕(字中郎),他以擅长制作和演奏焦尾琴而闻名。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蔡中郎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蔡中郎独自抱着焦尾琴,意味着他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解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孤独与寻求理解的愿望。

“不语投空山,知其所怨深”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与怨愤的情绪。诗人似乎在无人之境,默默倾诉着内心的不满与痛苦,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

最后,“春兰未邀赏,柴烟彯以沈”描绘了一幅春日兰花未被欣赏,柴烟弥漫、景象沉寂的画面。兰花象征高洁与美好,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柴烟则代表了生活的平凡与琐碎。这一对比,既是对自然美景被忽视的感慨,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不易被发现的无奈。

“愿挹湘江波,为尔湔素衿”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湘江的流水,洗净心中的尘埃,寓意着对心灵净化的渴望。这里的“湘江波”既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通过它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及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清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卜算子.夹城八景·其八白荡烟村

绿竹绕清流,草舍人家远。

几处牛羊晚下来,烟外闻鸡犬。

禾稼满秋原,路向桑麻转。

箫鼓从教乐社神,岁岁常相见。

(0)

正觉寺晚归赠益山长老

粥鱼声已罢,日暮掩柴扉。

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

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

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

(0)

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

夜深明月在天上,白露满湖荷叶香。

(0)

蝶恋花.微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0)

兴善寺

入秋一月雨,病客兴萧索。

今日趁新晴,肩舆出南郭。

入言兴善寺,地胜可栖托。

扶童恣眺览,果使心眼扩。

清阴竹树纷,秋色丹黄错。

槿亦暂敷荣,桂犹迟破萼。

山僧意殊厚,续有重阳约。

且吃赵州茶,胜尝康子药。

顿教万缘空,肯受六根缚。

何当驱病魔,重理双芒屩。

(0)

自题容我山房·其二

退思祇愿身无过,守分方知乐有余。

酿酒先栽三径菊,看山更拥一床书。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