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梅潇菊两关情,岁晚江湖载酒行。
客路欲依严挺子,瘴乡已老少游兄。
瓦盆且话田家事,肉食谁通钝汉名。
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
岭梅潇菊两关情,岁晚江湖载酒行。
客路欲依严挺子,瘴乡已老少游兄。
瓦盆且话田家事,肉食谁通钝汉名。
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岭梅潇菊两关情"一句,通过梅花和菊花比喻出友情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坚贞不渝,生长在偏远的山岭之中,不为世俗所动摇。"岁晚江湖载酒行"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独自携带美酒漫游于江湖之间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客路欲依严挺子"一句中,“严挺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高洁之士,或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通过表达对这样的人物的向往,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正直不阿、坚守节操的崇敬之情。
"瘴乡已老少游兄"则描绘了一种对远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在这里,“瘴乡”可能指的是边疆或偏远的地方,诗人通过“已老”的字眼传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于亲人年华渐老的担忧。
"瓦盆且话田家事"一句,"瓦盆"通常是指农村家庭中简单的生活用具,如瓦制的水缸等。这里诗人通过“瓦盆”这一物象,表达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于平凡而真挚的人情世态的赞美。
"肉食谁通钝汉名"可能是在探讨一种文化认同或是民族身份的认同。在这里,“肉食”可能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钝汉名”则可能暗示了一种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最后两句"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在这段描写中,“韩张亭畔路”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些人物的行迹,而“雪鞭风帽又东征”则描述了一种战事或旅行中的艰辛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不断到来的挑战和使命的无奈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深情、怀旧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于历史、文化认同乃至个人命运的沉思。
高阳狂生六十馀,入谒自通臣博徒。
刘季嫚士如庸奴,对客濯足以两姝。
生云足下扶义初,奈何不礼长者乎。
隆准一笑延坐隅,与随何辈载后车。
刻六国印识尤迂,向微留侯几误渠。
胡雏闻人说汉书,千载而下犹揶揄。
掉舌所得良区区,投身沸鼎何其愚。
呜呼,博徒果不贤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