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其三》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其三》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

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0)
注释
德士:有德有才的人。
避:避免。
风流:才情出众,风度翩翩。
济颠: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形容非常有才华。
礼罗:繁琐的礼仪。
璧:美玉,象征尊贵。
荐:推荐,举荐。
鹗:一种猛禽,比喻人才被选拔。
尘世:世俗社会。
飞锡:指僧人出行,锡杖为僧人标志。
枕泉:以泉声为枕,形容隐居生活。
离讲席:离开讲坛,可能指辞去教职。
听雨半山眠:在半山听雨,寓言孤独或隐居的生活。
翻译
名声难以避免,风流才子如济颠般卓越。
礼仪之繁复,犹如赠送璧玉,期待他高升如鹗鸟直冲云霄。
世俗之事无需挂心,暂在松林中枕泉而眠。
最近听说他离开了讲坛,常在半山听雨,独自安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寄赠给住在寺庙中的僧侣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德高望重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的敬仰,以及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与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

“德士名难避”一句,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名声难以避开,表明了诗人对这位僧侣的尊重和赞赏。紧接着,“风流学济颠”则描绘了一种学问渊博、才华横溢的情况,颠字在这里形容其学识之广大。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僧侣的敬意。罗璧是古代贵重之物,用以比喻礼节之隆重;荐鹗(即荐枫)则是一种高大的树木,以此象征境界之高远。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俗世的超然与对自然山水生活的向往。飞锡比喻尘世纷扰之事,而松林枕泉则是清净自在的隐逸生活。

最后,“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听闻僧侣讲经之声而远离尘世,以及在山中听雨声入睡的情景。通过这种环境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僧侣生活状态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语言古朴优美,意境清新脱俗,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和斗斋

笑他白足道人昙,准拟来同弥勒龛。

悬肘不须誇印大,折腰归去傲窗南。

久藏还喜有真一,就饮何妨说后三。

萍实拾来相对剖,味甜疑是蜜中函。

(0)

和早春楮衾

楮衾重盖得春多,贵习都忘纨与罗。

一枕雷声齁鼻息,想应梦不到娇娥。

(0)

和早春梅山

昨夜何人雪里归,岭头折得去年枝。

莫将寒暖分南北,直为春光剖破篱。

(0)

黄姚滩

数客同吟棹,羁怀得少宽。

山晴平眺远,滩涩溯流难。

饥鹊窥茶鼎,游鱼识钓竿。

天南风土别,晚岁未全寒。

(0)

亦文斋竹

疏竹墙边笋渐添,况逢数日雨廉纤。

粉梢一夜抛寒箨,便有清阴拂短檐。

(0)

寻僧不遇

扪萝入石径,野衲栖其间。

杖锡知何处,留云守禅关。

当户走饥鼠,隔林巢白鹇。

候久移晚照,困来漱寒湾。

翛然非人世,欲去且复还。

木杪猿一声,六窗契山山。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