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开宝地,忆昔杖藜过。
石洞馀冰雪,岩泉净薜萝。
虚空尘虑尽,疏散胜缘多。
欲结东林社,相依老洞阿。
群山开宝地,忆昔杖藜过。
石洞馀冰雪,岩泉净薜萝。
虚空尘虑尽,疏散胜缘多。
欲结东林社,相依老洞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碧云寺的回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禅宗精神的向往与感慨。首句“群山开宝地”以壮丽的山景作为背景,暗示着宝地的珍贵与神秘。接着,“忆昔杖藜过”一句,通过描述诗人手持藜杖走过的情景,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行旅图,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石洞馀冰雪,岩泉净薜萝”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纯净。石洞中残留的冰雪,象征着自然界的纯洁与永恒;而清澈的岩泉与青翠的薜萝,则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纯净无染的精神境界。
“虚空尘虑尽,疏散胜缘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解脱、远离尘世烦恼的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杂念似乎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最后,“欲结东林社,相依老洞阿”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建立一个类似于东林寺的修行社群,一起在深山老洞中度过余生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树影萧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且往观乎。
肃肃多阴,萧萧以风,危乎高哉。
见飞甍复榭,虹蜺轇轕,梅梁藻井,龙鬼毰毸。
灯烛晶荧,铎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
锵剑佩,是南陵朱鸟,北极黄能。玲珑月殿云阶。
况珠斗斓斑绝点埃。
正井公夜戏,犀枰象博,麻姑尽降,绣帔瑶钗。
叱日呼烟,囚蛟锁魅,五利文成未易才。
银鸾背,笑蟾蜍窟里,金粟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