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军容一一逃,守门老妇口哓哓。
早知理法必如此,此祸由来尔自招!
望见军容一一逃,守门老妇口哓哓。
早知理法必如此,此祸由来尔自招!
这首诗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百姓面对军政压迫时的无奈与反抗情绪。通过“望见军容一一逃”这一句,描绘了民众在军队到来时的恐惧与逃避,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接着,“守门老妇口哓哓”则刻画了一位年迈妇女在门口的哀求与呼喊,她可能在试图阻止或缓和即将到来的冲突,体现了底层民众在面对强权时的无力感和抗争。
“早知理法必如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民众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预示着他们对不合理制度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期待。最后,“此祸由来尔自招!”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归属的看法,认为是民众自身的行为或选择导致了当前的困境,蕴含了一种道德评判的意味,同时也可能暗含了对社会变革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晚清社会动荡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
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