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鸳鸯起,兰苕翡翠翔。
风高丝引絮,雨罢叶生光。
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湿黄。
愁酲与消渴,容易为春伤。
桂树鸳鸯起,兰苕翡翠翔。
风高丝引絮,雨罢叶生光。
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湿黄。
愁酲与消渴,容易为春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小圃》中的一联,描绘了小圃中的生动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桂树和鸳鸯、兰苕和翡翠相提并论,展现了园中鸟类的和谐共处。"桂树鸳鸯起,兰苕翡翠翔"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一对对鸳鸯在桂树间嬉戏,兰苕上翡翠鸟翩翩飞翔的画面,富有动态美。
接下来的两句"风高丝引絮,雨罢叶生光",通过风起、雨停的自然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生机。风吹动着柳絮飘飞,雨后叶片上闪烁着光芒,这些细节描绘得十分传神。
"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湿黄",诗人观察到蝴蝶在紫色花朵上沾染了粉黛,蜜蜂的触须上沾满了清晨的露水,色彩斑斓,充满盎然春意。
最后两句"愁酲与消渴,容易为春伤",诗人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在欣赏春景时,内心深处的淡淡愁绪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春色虽美,却也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过世事变迁的人来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小圃图,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婉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