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纪万岁,愚者望长年。
天地有倾亏,人谁得永延。
百川东流去,何时复来还。
逝者己如斯,米者行复然。
悠悠共黄壤,至此无圣贤。
千龄亦须臾,慕之以为仙。
朝霜上危叶,奄忽谢华鲜。
人皇纪万岁,愚者望长年。
天地有倾亏,人谁得永延。
百川东流去,何时复来还。
逝者己如斯,米者行复然。
悠悠共黄壤,至此无圣贤。
千龄亦须臾,慕之以为仙。
朝霜上危叶,奄忽谢华鲜。
这首诗《怨诗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充满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人皇纪万岁,愚者望长年”,开篇即道出了人类对于长寿的渴望,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着永恒的答案。然而,接下来的“天地有倾亏,人谁得永延”两句,却揭示了自然规律的无情,无论智愚,皆难逃生命的有限。
“百川东流去,何时复来还”,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东流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生命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紧接着,“逝者已如斯,米者行复然”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只能遵循自然的法则。
“悠悠共黄壤,至此无圣贤”,诗人感叹,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先哲,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渺小的存在,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哀叹,也是对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
最后,“千龄亦须臾,慕之以为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但随即意识到即便是仙人,也无法逃脱生命的终局。“朝霜上危叶,奄忽谢华鲜”以朝霜覆盖枯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即使曾经鲜艳夺目,也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类对于永恒的追求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