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雪窦禅师壁》
《题雪窦禅师壁》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0)
翻译
飞瀑溅落在禅院的石头上,静置的瓶口也长出了青苔。
海中的山峦不会显得浅薄,天边的人儿自会到来。
常年伴随桧树和柏树,独自夜晚承受着风雷。
狩猎者听到稀疏的钟声,知道师父已经结束入定回归。
注释
飞泉:飞泻的瀑布。
溅:水花四散开来。
禅石:禅院中的石头,常指修行之地。
瓶注:瓶子中注入的水。
生苔:长出青苔,表示环境清幽且少有人打扰。
海上山:海中的山,比喻稳固或超脱尘世的事物。
不浅:深刻、非浅薄。
天边人:远方来的人,引申为心灵相通的朋友或归人。
自来:自然地来,不受外力影响。
长年:终年,长时间。
桧柏:桧树和柏树,常绿乔木,象征坚韧与长寿。
独夜:孤独的夜晚。
任:任凭,听凭。
风雷:大风和雷电,比喻外界的艰难险阻。
猎者:打猎的人,此处可能象征世俗中忙碌的人们。
闻:听见。
疏磬:稀疏的寺院钟声,象征宁静或召唤。
师:指和尚或修行者。
入定:佛教术语,指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
回:返回,这里指从冥想中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表明禅师居住的地方泉水奔涌,连石头都被溅湿,而瓶中的水甚至能滋润出苔藓,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同时也隐喻了禅师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滋养。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则暗示这座山虽然不在海上,但其深远如同隔绝于世,人们若想到达这里必然是有着坚定的心意。"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展示了禅师与自然的融合,他长久以来都伴随着桧柏树,甚至在孤独的夜晚也能够坦然面对风和雷霆。

最后两句"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则表明当猎人听到远处的磬石声响时,就知道禅师已经进入了深度的冥想状态。这不仅展示了禅师修行的专注,也反映出自然界与禅师之间微妙的联系。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禅师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漕船曲十首·其一

渚静芙蕖开,波动鸳鸯起。

黄头白足儿,双双浴清沚。

(0)

斋居杂咏二十首·其二十

雨湿藕花渚,风吹芙蓉裳。

因看山梁雉,亡却沙丘羊。

(0)

斋居杂咏二十首·其七

再生宋人犊,复失塞翁马。

天道诚悠悠,是难测识者。

(0)

初春与客集虎丘

壶觞新岁倍含情,却喜青山最近城。

草冻经台方起色,冰消剑壑不闻声。

客从楚国携春雪,妓按梁州送早莺。

莫讶频游题字少,古来吏隐本无名。

(0)

徐阃帅邀游南屏诸山

越王台下鸟嘤嘤,都护朱幡出锦城。

一入桃花难辨马,每依杨柳便为营。

漫酬绿酒投壶兴,不尽青山缓带情。

笳鼓岂应飞捷奏,春游亦可颂升平。

(0)

赠翟生

六郡遨游二十春,千金汩没五陵尘。

彻侯争致严夫子,中贵偏寻郭舍人。

跃马大堤回玉勒,呼卢小苑吐朱茵。

长安行乐曾无负,故国何时一问津。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