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双双飞去。何处。凭尔寄相思。
无书只有一红丝。红是口边脂。郎问玉颜消否。
如旧。独宿绣房深。床间留得凤凰琴。泪适不成音。
紫燕双双飞去。何处。凭尔寄相思。
无书只有一红丝。红是口边脂。郎问玉颜消否。
如旧。独宿绣房深。床间留得凤凰琴。泪适不成音。
这首《荷叶杯》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思念远方情人时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紫燕双双飞去”,以紫燕双飞的景象开篇,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为下文的相思之情埋下了伏笔。接着,“何处”一词,引出对情人的思念,而“凭尔寄相思”则表达了女子希望借助紫燕传递思念之情的愿望,但无奈“无书只有一红丝”,只能通过红丝线寄托这份深情,红丝线象征着女子口中的胭脂,暗喻了她对情人的思念如同口中的胭脂,虽不能直接传达,却始终存在。
“郎问玉颜消否。如旧。”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对情人的担忧,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对方对自己的容颜产生变化,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关切和不安。接下来,“独宿绣房深。床间留得凤凰琴。泪适不成音。”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独自一人在深邃的绣房中,床边留下的凤凰琴,象征着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泪已成行,却无法诉说,这不仅是对情人的思念,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哀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思念与孤独中挣扎的心境,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荷叶杯》成为了一首传唱不衰的爱情诗篇。
姑苏昔义田,子能成父志。
宜兴今义田,弟可托兄事。
兄为四朝老,自享不求备。
辛勤经国馀,图此睦族计。
意念良已勤,条画犹未试。
卯君千里来,始与毕此义。
谓当时敛散,更俾勤树蓻。
美意与良法,要不出范氏。
孰孤当早分,孰乏当厚遗。
孰仕当罢给,孰归当更置。
冠昏及丧祭,多寡义无异。
馀波逮里闾,明训及童稚。
愿言吾孙子,相与守世世。
吴山苟长青,此义期无坠。
君闻益欢然,呼酒复径醉。
朝来揖上马,矍铄别无泪。
吾曹在祖道,仰止成叹喟。
安得随归鞭,往看嘉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