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从诗的内容来看,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这里的“薄赋”指的是微薄的税收或贡品,而“归天府”则是说这些税收将被送往中央朝廷。诗人提到这些,是为了突出元中丞转运江淮的重要职责。在古代,管理和调配国家的物资是一项重大的任务。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这两句描写了朝廷对民众的恩惠。这里的“欢沾”意味着喜悦之情,而“赐帛老”则是说这些恩惠甚至扩展到了年迈的老人。“恩及卷绡人”中的“卷绡人”可能指的是参与丝绸生产的人群,这里强调了朝廷恩泽所及,覆盖面之广。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这两句诗较为抽象,有多种解读。一种理解是,诗人在询问关于古代贡品制度的常规,同时也提到了时间的流转,即使过去的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春天依旧会到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这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元中丞在其职责范围内能保持清净无污,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东南御亭”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莫使有风尘”则是诗人对朋友工作环境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元中丞职责的描述,以及对其工作环境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的友情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王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首送别诗中寄托了丰富的情感。
居閒遂成懒,春来偶寻胜。
杖策穷冥搜,此约先已订。
禹穴几千载,宫墙馀数仞。
梅梁严护呵,玉笥肃清静。
石刻经雨昏,谷响随风应。
旌旗忆东游,弓剑遗南镇。
虽无群后朝,犹闻六飞骋。
念哉水土平,济此烝黎病。
鱼鳖未忘忧,家室何由庆。
端拜诚素心,兹游复乘兴。
兴尽扁舟还,叹息二难并。
重来会有期,行止由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