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戌仲春隆庆因老留上蓝与琏老往还余续至相过浃旬言别》
《壬戌仲春隆庆因老留上蓝与琏老往还余续至相过浃旬言别》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古风

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龙一象殿江西。

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还宾主谁。

藤坐蒲团邀二妙,其间著我成三笑。

无夏无夷迹自融,不儒不释心相照。

远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辞行如欲休。

殊觉上蓝今胜践,少分前辈旧风流。

(0)
注释
山立堂堂:形容山势雄伟。
古白眉:比喻古人的威严。
一龙一象:象征尊贵。
殿江西:位于江西的宫殿。
春秋多寡:指时间长短。
弟兄是:兄弟情深。
藤坐蒲团:简朴的座位。
二妙:两位高人。
无夏无夷:不分寒暑。
迹自融:氛围自然融合。
不儒不释:超脱儒释界限。
心相照:心灵相通。
远公送出:远公送别。
如欲留:似乎想留住。
陶令辞行:陶渊明告别。
如欲休:似乎不舍结束。
上蓝今胜践:今日上蓝寺更胜往昔。
前辈旧风流:前辈们的风雅传统。
翻译
巍峨的山峰如同古人的白眉,龙象共处一殿在江西。
不论春秋岁月长短,兄弟之情始终如一,早晚来往,宾主身份不明。
藤椅蒲团邀请两位高人,我加入其中,三人欢笑交谈。
无论寒暑,此处氛围自然和谐,不拘泥于儒释之别,心灵相通。
远公送别似有挽留之意,陶渊明辞行却似不舍离去。
深感今日上蓝寺胜过往昔,前辈们的风雅气韵略显不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禅意画卷。诗人以"山立堂堂古白眉"比喻上蓝寺的古老庄重,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龙一象殿江西"则形象地展现了寺庙的威严和地理位置。接下来,诗人通过"春秋多寡弟兄是"表达出僧侣们修行生活的平淡与和谐,"朝暮往还宾主谁"暗示了僧侣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

"藤坐蒲团邀二妙"描绘了僧侣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对佛法的追求,"三笑"则寓含了禅宗的豁达与自在。"无夏无夷迹自融"表达了心境的平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自我融合。"不儒不释心相照"则体现了诗人对儒释两家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内心的澄明。

最后两句,诗人以远公和陶令的典故,表达了对上蓝寺今日氛围的赞赏,认为它超越了前人的风雅,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方孺人挽词

处士诗名满古今,外家文采切星辰。

中郎有女曾传业,武子趋庭更慰人。

谖草正开堂北向,扶桑莫返日西沦。

可怜寂寞湘江路,燐走萤飞翠柏新。

(0)

端午帖子·其六皇帝阁

三殿晨开锡宴初,太官顺节进龟鱼。

微臣笔力惭燕许,谩赋群官上玉除。

(0)

端午帖子·其三皇后阁

筒黍尝思时献稑,綵丝系处忆亲蚕。

女红躬俭今犹昔,应有诗人赋二南。

(0)

端午帖子·其五太上皇帝阁

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0)

秘阁檐摧李监仁甫得湖北漕用温公故事作小诗送之

台门屋坏中丞去,秘阁檐摧少令归。

赖有温公遗事在,故应早晚入黄扉。

(0)

临川贡士徐子比先世有十万庄今唯一山岿然田间立曰独秀求予下语因记东坡以是名南康田氏之峰就用此意致登科之祝

不须十万忆膏粱,有羡崔庄独遣荒。

独秀佳名今暗合,要三二别四壶方。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