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
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
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
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
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
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
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山前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猿不闻呼僧已归”暗示山中的宁静与僧人的隐逸,猿猴不再应答呼唤,可能是因为僧人已经归隐。"翠烟依旧锁崔嵬"则写出山势峻峭,被青翠的烟雾缭绕,显得神秘而静谧。
次句“水今流向人寰去”表达了流水潺潺,连接着人间,反映出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山昔飞从佛国来"则是想象山峦曾是佛国的一部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超凡的意蕴。
"古径夏寒风落木"描绘了夏日凉风吹过,落叶飘零的古老小径,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苍崖阴润雨生苔"进一步描绘了山崖湿润,青苔滋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诗人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洗涤心灵的愉悦,歌唱之后,便在山泉旁畅饮,享受这份远离尘世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山的自然景色,寓含禅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