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隐山前即事》
《灵隐山前即事》全文
宋 / 周端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

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

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

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yǐnshānqiánshì
sòng / zhōuduānchén

yuánwénsēngguīcuìyānjiùsuǒcuīwéi

shuǐjīnliúxiàngrénhuánshānfēicóngguólái

jìngxiàhánfēngluòcāngyīnrùnshēngtái

yīngchénzhuócānglàngyǐnbēi

翻译
猿猴不再听见呼唤僧人的声音,青翠的烟雾依然笼罩着高峻的山峰。
流水如今流向人间,而山脉曾是从佛国飞来的。
古老的山径在夏日仍有凉意,落叶随风飘下,青色的崖壁因雨水滋润长满了青苔。
游子庆幸自己洗净了尘埃,唱完歌后,在沧浪之水边畅饮一杯。
注释
猿:指猴子。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流:流动。
佛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落木:秋天飘落的树叶。
阴润:阴暗潮湿。
客缨:旅人的头巾。
沧浪:古代河流名,这里泛指清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山前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猿不闻呼僧已归”暗示山中的宁静与僧人的隐逸,猿猴不再应答呼唤,可能是因为僧人已经归隐。"翠烟依旧锁崔嵬"则写出山势峻峭,被青翠的烟雾缭绕,显得神秘而静谧。

次句“水今流向人寰去”表达了流水潺潺,连接着人间,反映出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山昔飞从佛国来"则是想象山峦曾是佛国的一部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超凡的意蕴。

"古径夏寒风落木"描绘了夏日凉风吹过,落叶飘零的古老小径,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苍崖阴润雨生苔"进一步描绘了山崖湿润,青苔滋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诗人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洗涤心灵的愉悦,歌唱之后,便在山泉旁畅饮,享受这份远离尘世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山的自然景色,寓含禅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作者介绍

周端臣
朝代:宋   字:彦良   号:葵窗   籍贯:建业(今南京)

周端臣,宋词人。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南京)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  周端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蔬食

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

老羝昔作春蔬祟,断稿今无晚钓诗。

陌上烟苕谁采采,墙阴风叶正离离。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

(0)

新凉书怀四首·其四

山川遗迹晋唐馀,水竹相望许洛居。

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耽书。

郊原夜夜驱耕犊,村店时时秣蹇驴。

客问若为娱老境,吾儿未与短檠疏。

(0)

喜雨

雨气侵人暮不休,雨声逼枕冷飕飕。

方欣草木有生意,已报沟池无涸流。

避湿入檐怜病鹤,争巢逐妇叹鸣鸠。

老农自喜知时节,夜半呼儿起饭牛。

(0)

晚晴

水声㶁㶁赴回塘,帘影疏疏绕四廊。

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

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

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0)

追凉至安隐寺前

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

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飗。

定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

(0)

故山四首·其二禹祠

禹祠行乐盛年年,绣毂争先罨画船。

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

花如上苑常成市,酒似新丰不直钱。

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