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稚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稚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习池诗》,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会和抒写。
"陈迹相推今古同"一句,以“陈迹”指代往昔的遗留,通过“相推”的动作,强调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连续性和共同性。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都是一脉相承的。
"池边倚杖送归鸿"则描绘了诗人在池塘边倚靠着拐杖,目送归鸿之景象。这种寂静而平和的画面,透露出诗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童山尚接千岩秀,稚树犹传万壑风”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童山"指年轻的山峰,"稚树"指幼小的树木,这里通过山和树的形容词,强调了它们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历史的长久性和生命力的传承。
"春意物情迷野兴"一句,则转入对春天景象的情感抒写。"春意"指春天所蕴含的情绪,"物情"则是万物复苏时的一种生动情状,这里诗人表达了春天给予人们的激动与兴奋之情。
"水光天影共青空"则是对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绘。清澈的水面反射着天空的倒影,与天空一同在那无垠的蓝色中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卷。
最后两句“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则是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雍门"往往指代古代贵族或高官的住宅,而这里出现"有泪"则表明诗人站在这座宅邸前,不禁潸然泪下,思绪万千。而"绕墓行吟"则是诗人围绕在故人的墓地周围,吟咏着哀伤之词,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历史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识君童稚时,而今君齿壮。
不见二十年,颜貌已非向。
亲戚多零落,欲语还悲怆。
更问平生交,久从滁水上。
君又滁水归,寄音倾桂酿。
傥复二十年,吾焉保无恙。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
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
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
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
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
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
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
可教后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他日则为王者师,果辅高皇号奇杰。
留国存祠汴水傍,逢逢箫鼓赛肥羊。
赤松不见天地长,黄石共葬丘冢荒。
蛟人困卧寒潭底,怗波濛濛垂白绡。
波上女儿飞轻桡,逆流自与郎去樵。
风吹鬓发不及撩,鸦翅卷起虿尾翘。
浓缬罗带长绕腰,日暮下来吹短箫。
物以美好称,或以丑恶用。
美恶固无然,逢时乃亦共。
弃则为所轻,用则为所重。
道闻瘿木器,爱赏互歌颂。
定应初得之,买不论官俸。
靧面生光辉,贮饮发狂纵。
坐欲置于傍,行欲挈以从。
其形何险怪,曾不因蓺种。
凹凸本自然,出缩非斗缝。
薄才难究穷,诋诃兹实恐。
不种东陵瓜,不利千畦韭。
山药数十本,带土移野叟。
故叶萎未醒,伤根亦何咎。
既为君子好,岂与骚人负。
骚人比画工,丹青出其口。
欲分栏下苗,驰奴仍置篓。
主人可无吝,所尚非独有。
从兹各勤灌,肯在园蔬后。
今虽胜曝蓄,毕意资玉臼。
人事固已然,秘方看系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