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
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飗。
定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
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
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飗。
定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追凉至安隐寺前》,描绘了作者在夏日寻找清凉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首句"枕石何妨更漱流",表达了诗人愿意在山石间歇息,甚至以溪水漱口来增添清凉之意。"一凉之外岂他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接下来两句"寺楼无影月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通过描绘寺楼在月光下没有影子的静谧,以及桥边树在风中摇曳出声响,暗示了夜晚的宁静和季节的转换,由夏入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诗人抬头望见半空中悬挂的残历,心中不禁生出淡淡的哀伤,可能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岸巾徐步发飕飗",诗人披着轻巾,缓缓漫步,感受到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
最后两句"定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诗人表达出对未来梦境的期待,希望能在这样的清凉之夜,常常梦见自己在沙滩边与白鸥为伴,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凉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老颠洁痴深,祭裳涤藻火。
想其俊逸情,礼法无一可。
何意仍书学宫碑,天马能教羁靮施。
蛇惊电发不可状,凤泊云纷信有之。
芜湖月皎砚山洁,一刻挥成八尺碣。
放衙脱帽踞胡床,正对石兄矜奇绝。
代州廉访有拓本,满纸纠蟠见春蚓。
可怜墨宝易朝餐,仍似黄金掷虚牝。
君今何处得此书,莫令泪滴玉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