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
《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全文
明 / 刘大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

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广西邕州地区的风俗与自然环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诗人刘大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

首句“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开篇即点明地点,邕州位于南方边陲,与交趾相邻,这里的风俗习惯可能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甚至带有异域风情,让人心生感慨。接着,“凄楚夷风”四字,既表达了对当地风俗的同情,也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不为人知的苦难或挑战。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这两句描绘了邕州地区婚嫁习俗的独特之处,男女在婚礼上以歌谣相庆,而官民之间的关系则显得亲近随和,大家聚在简陋的茅庵中共享欢乐。这种描述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邕州地区的自然环境,瘴气弥漫的山谷使得云雾笼罩,溪流中的水因含有毒素而呈现出深蓝色。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当地居民面临的生存挑战。

最后,“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旅人的深切同情。在异乡的环境中,回望故乡,心中难免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地方风俗的观察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邕州地区风俗与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刘大夏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作者介绍
刘大夏

刘大夏
朝代:明   字:时雍   号:东山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生辰:1436年—1516年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显公房夜坐

两宿禅房不问禅,夜深无事足高眠。

西山松竹东山月,共作清凉到榻前。

(0)

秋华十咏次如山·其二鸡冠

文装簇簇向晨稠,长送星光过孟陬。

纵是无声报昏晓,也应有色纪春秋。

(0)

月正四日至山中

晓出城门望九峰,风光处处与人逢。

不知雪后春多少,绣岭庭前看种松。

(0)

陆全卿夜过锡代东·其二

回首羊肠谢险途,归来还自旧陈湖。

他年故有寻僧兴,何处青山酒一壶。

(0)

赠郴阳何都宪子元巡抚云南·其二述职方事

疆圉萧条轸帝心,职方使者奉纶音。

西关不杖张骞节,北野真赍郭隗金。

秋水骅骝千里近,春风苜蓿四郊深。

燕云一望连秦树,剩许山川入壮吟。

(0)

春日登莫氏溪山清兴楼

笑惊四纪再登楼,画里青山亦白头。

况我在朝还在野,似渠宜夏复宜秋。

漏春梅柳原应蚤,负郭林塘本自幽。

愿与主人同寿域,一年一话海添筹。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