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券内士,常思方外游。
未见夫铁脚,况逢通钁头。
癯然祇树老,隐此阴崖幽。
脩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
我虽券内士,常思方外游。
未见夫铁脚,况逢通钁头。
癯然祇树老,隐此阴崖幽。
脩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
这首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他自比券内士,渴望方外游历,对铁脚(可能指修行者)和通钁头(可能象征艰难险阻)的描绘,显示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诗人赞美了祇树老僧和修竹、青松的隐逸环境,表示自己想效仿柳宗元在冉溪购置田地,以及白居易在香山寻找石楼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化人书”和“鸣球”,可能是文老寄来的书信或诗篇,其中的鸣球声让他联想到飞泉,认为其清音或许能与之媲美。文老的诗让诗人遗憾未能早些留下,同时也提醒读者欣赏诗歌不应仅限于表面的音响效果,而应深入体会其句法和意境,如五言诗中的高妙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雅致。
诗称杜圣李谪仙,吾於甫也无间然。
韩愈论文要气胜,不合而同甫有焉。
贯穿今古气豪迈,元轻白俗诚知言。
吾昔少年时,亦曾窥其藩。
今也时复披卷读,乃知学步非且难。
乃知学步非且难,惟以弃日适几閒。
况乎治乱兴衰具诗史,岂可与批风弄月以为诗者同日而与同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