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澹轩》
《澹轩》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

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

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

(0)
注释
野鹤:比喻超脱尘世的人。
正:恰好。
那知:哪里料想。
城市:繁华的都市。
异:不同。
丘樊:指乡村,田园。
水静:水面平静。
风挠:风吹动水面。
畏:害怕。
忘言:无需多言,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翻译
野鹤本就与我性情相投,晴朗的山景映入门庭。
没想到这里也有繁华的城市,初来乍到与乡村并无二致。
水面宁静怕风吹乱,花开时又担心蝴蝶的喧闹。
应该这样看待,客人来访时也能忘却尘世的言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野鹤元同性,晴山正满门”两句,设置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其中“野鹤”常被赋予洁净、高雅之意,与诗人志同道合,共同享受这份清新的自然美;“晴山”则是大自然在晴朗天气下的美好展现,它们并未被世间的喧嚣所打扰。

接着,“那知有城市,初不异丘樊”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忘却城市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城市”代表着繁忙与污染,而“丘樊”则是古代指小城堡或村落,这里用来比喻一种简单、纯净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说,即使身处这样的所谓“城市”,但在心中,它与自然山野并无二致。

第三句“我有时出门,独自观霜雪”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情感和体验。他不需要别人的陪伴,就连同外界的交流都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是为了静观自然之美。这种孤独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享受。

“水静嫌风挠,花开畏蝶喧”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前面的意境。“水静”和“花开”都是大自然的美好表现,但诗人却对其中的“风挠”和“蝶喧”感到不满,这里的“嫌”和“畏”表达了一种对干扰的排斥,是一种追求极致宁静的心态。

最后,“应当如是观,客至亦忘言”两句,诗人总结了他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肯定和向往。他认为,这样与世隔绝、专注于内心世界的观察方式,才是最美好的。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交流,因为在这份宁静面前,语言似乎变得多余。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对超然物外生活理想的追求和赞美,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世俗生活干扰的排斥,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九

般柴运水老庞禅,佛法无多在密边。

饼汝将来还与汝,因师交点更团圆。

(0)

游黄杨岩

暮秋访幽隐,谢屐凌崩空。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

举手抉层云,下视无高峰。

疏藤挂赤虬,粘苔糁青茸。

面首三神山,缥缈沧海东。

指点笑语高,吹声半天中。

安得大鹏背,载我游无穷。

(0)

病后

渐懒说功名,修真喜道经。

凄凉秋听雨,空阔夜观星。

有病色先见,无心梦最灵。

阶前风叶响,还又感飘零。

(0)

题资州东岩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0)

潮阳东山

暮天凉雨急霏霏,十二巫峰高复低。

醉魂不受风飘断,只恐行云自湿衣。

(0)

苞苴行

苞苴来,苞苴去,封书裹信不得住。

君不见箕山之下有仁人,室无杯器,以手捧水,不愿风瓢挂高树。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