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庵和尚舍利赞》
《云庵和尚舍利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是身梦境一尘垢,分段苦业所成就。

折旋俯仰谁使之,皆汝一念颠倒想。

若言此身非念伦,云何想中可传令。

乃知妄想融通趣,如露如幻如云影。

念清净则身光明,念杂想则身垢秽。

君看火力初无情,圣凡伪真俱发梦。

云庵偏得老南道,粹然一出支临济。

平生慈悲喜舍力,及乐说辩智慧光。

大愿所熏精进幢,上契佛祖超情见。

至妙要非粗不传,悯世狭劣示小者。

稽首作赞示同学,千载丛林有耿光。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云庵和尚舍利赞》。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赞美了云庵和尚的舍利,并借以探讨生命、意识与佛法的关系。

诗开篇即以“是身梦境一尘垢”为引,将人的身体比喻为梦境中的尘埃,暗示生命短暂且虚幻。接着,“分段苦业所成就”指出生命中的痛苦源自于无尽的因果循环。诗人进一步提出疑问:“折旋俯仰谁使之,皆汝一念颠倒想。”意在强调个体意识的主观性,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妄想”与“清净念”,揭示了意识状态对个体存在的重要影响。他指出,清净的念想能带来身心的光明,而杂乱的想象则使身心蒙垢。这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净化心灵、追求觉悟的思想。

接下来,诗人以“火力初无情”为喻,说明佛法如同火焰,无论圣人还是凡人,都可能在其中沉溺或觉醒,皆因个人的抉择与努力。这反映了佛教中“自度度人”的理念,以及对众生平等的重视。

最后,诗人特别提到云庵和尚,赞扬其一生致力于慈悲、喜舍、乐说、辩才与智慧的修行,以及对佛法精进不懈的努力。他指出,云庵和尚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由深厚的愿力所熏陶,最终达到了与佛祖相契的境界。诗中强调了佛法的微妙之处,并表达了对云庵和尚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释德洪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云庵和尚高尚人格的赞美。通过诗意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即生命的短暂与虚幻、意识的作用、清净心的重要性以及佛法的普遍适用性。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光穆皇后挽歌三首·其一

仙驭期难改,坤仪道自光。

閟宫新表德,沙麓旧膺祥。

素帟尧门掩,凝笳毕陌长。

东风惨陵树,无复见亲桑。

(0)

奉和喜雪应制

两宫斋祭近登临,雨雪纷纷天昼阴。

祗为经寒无瑞色,顿教正月满春林。

蓬莱北上旌门暗,花萼南归马迹深。

自有三农歌帝力,还将万庾荅尧心。

(0)

宿独留

日晚宿留城,人家半掩门。

群鸦栖老树,一犬吠荒村。

争买鱼添价,新篘酒带浑。

船头对新月,谁与共清论。

(0)

涂次偶作

岁月客中销,崎岖力自招。

问人寻野寺,牵马渡危桥。

为雨疑天晚,因山觉路遥。

前程何处是,一望又迢迢。

(0)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其二

芳晨临上月,幽赏狎中园。

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

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0)

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其一

近得水云看,门长侵早开。

到时微有雪,行处又无苔。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每逢晴暖日,唯见乞花栽。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