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镕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䪫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
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镕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䪫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
这首诗是一篇抒情咏叹之作,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开篇即以“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不为所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接着,“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从容自若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两句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淡然与超脱之情。紧接着,“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追求道法、超脱尘世的情怀。
“销镕天所假,浩荡还空明”、“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两句,则是对修行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感官,回归本真的追求。以下几句:“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则通过具体景象,展示了诗人隐逸田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最后,“情尘泯绝处,大地皆䪫韺。”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则显示了诗人的豁达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修行者对生活、自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操的抒写。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